第1章 一 禍起中軍(1 / 3)

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這四大部洲。然這四大部洲的眾生善惡,卻各方不一。東勝神洲,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性拙情流,無多作踐;西牛賀洲,不貪不殺,養氣潛靈;唯有南贍部洲,貪淫樂禍,多殺多爭。

南贍部洲有一大唐帝國,自太宗開辟貞觀治世,尊佛敬道,更有高僧玄奘,遠赴西天,求取真經三藏,普度眾生,一時之間,大唐國土之內,政治清明,萬民樂業。

西天如來座下目犍連羅漢,因其母死後墮入餓鬼道,為搭救母親,私開地獄之門,致使八百萬惡鬼重入輪回,至唐僖宗乾符五年,天下惡鬼現世,妖孽橫生,幹戈四起,戰亂頻仍,興盛了二百五十餘年的大唐盛世唱響了亂世的悲歌。

中和元年,黃巢起義軍兵臨長安城外的灞上,兵鋒所向,直指長安。金吾衛大將軍張直方於長安城中設立中軍大帳,商討退敵之策。

聚將鼓響過,幾十員副將卻隻到了十幾人。張直方並未覺得有什麼意外,國家戰亂經年,國庫空虛,早已無錢養兵。兵無鬥誌,將無戰心,大唐王朝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城外又是叛軍圍困,士氣如虹,雙方實力相差懸殊,臨陣脫逃的,又何止這幾個副將呢。

軍帳中一陣沉寂,張直方隻是低頭沉思。半晌過後,抬頭環視眾人,頹然一笑,問道:“眾將軍可有退敵之策?”

帳內諸將搖頭歎息,並無一言。

張直方苦笑道:“國已至此,回天乏術了,為了不使城內軍民塗炭,不如我們降了吧!”

幾個麵帶懼色的副將聞聽此言,喜上眉梢,趕緊拱手施禮,言道:“願聽元帥號令。”其餘眾人,唯唯諾諾,難以抉擇,卻並無人出言反對。

張直方見狀,麵無表情的喊道:“來人,有請義軍使者。”

眾將相顧愕然,原來叛軍早有使者進入城中,看來元帥早有投敵之意了。

一陣腳步聲響過,一名義軍特使帶著兩個隨從昂然而入,麵帶傲色,進入大帳,連個禮節也欠奉上,隻在帳中站立。義軍特使麵帶嘲弄之色,環顧了一下帳內的眾人,最後對張直方言道:“大帥,衝天大將軍帳前中郎將陸順奉我家大王之命,特來拜謁大帥。我家大王承諾,如果大帥率眾歸降,可保城中軍民免遭殺身之禍,也必不會虧待大帥及眾位將軍。如其不然,將率師攻城,到時我大軍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其罪皆歸大帥。望大帥早做定奪。”言罷叉手侍立,目視張直方。

張直方苦笑一聲,歎道:“長安城早已朝不保夕,陸將軍又何必言辭逼人呢,事已至此,本帥還能有別的選擇嗎?煩請陸將軍回複令大王,容我三天時間整頓兵馬,然後出城於灞上相迎。”

陸順看了看張直方,仰首大笑道:“大帥果真是識時務之人”笑聲為落,一道白光閃過,人頭已被頸血衝起,在空中翻滾了一周。人頭翻滾之時,此人方才發覺自己已經身首異處,麵露驚慌,人頭落地,龐大的身軀也隨之砰然跌倒。

事發突然,帳內諸人皆大驚失色,大帥張直方也驚得目瞪口呆。陸順的兩名隨從,早已嚇得麵如土色,簌簌發抖。

“大帥為何行此叛國之舉?”話音未落,從帳外走進一個人,身著緊身的土黃色武士服,並未穿盔甲,隻在背後斜背著一杆藍旗,手提寶劍,麵帶怒色。

陸順的兩名隨從,見此人身未進帳,便將身處帳內的主將斬殺,眾人卻隻見一道劍光,未曾看出是如何出劍的,頓覺得顫栗難禁。

張直方這才看出進來的人是斥候的頭領,姓李,雙名子青。此人擅長刺探軍情,他掌管的斥候小隊總能比別的小隊刺探到敵人更多、更精確的情報,屢立軍功。但因其是斥候的小統領,並不屬於副將或者偏將,因此包括張直方在內的各路將軍,均未見過李子青展露武功。今天見他飛劍殺敵,手法高明狠辣,無不驚詫。

李子青昂然從兩名義軍中間穿過,目不斜視,跨過義軍特使陸順的屍體,一直走到帥案前方才站定,長劍還鞘,抱拳施禮,大聲道:“大帥,皇上已經遠避四川,長安城中尚有兵馬三萬,叛軍雖然號稱有二十萬大軍,依在下所見,實不過十一二萬而已,且已經是久戰的疲兵,我們據堅城而守,軍民一心,未嚐必敗。即使戰敗,為國捐軀,又何懼之有?大帥久沐皇恩,怎可輕言降叛?”言罷,雙目炯炯,怒視張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