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平七十二年春
“奉天呈運,皇帝昭曰,童家有女,童氏舒以,材德兼備,溫婉淑儀,知書達禮,為我朝中貴女,深得朕心,加封舒妃,賜封號昭華,擇吉日完婚,欽此!”
皇家有喜,萬民同慶。
二月二,龍抬頭。黃道吉日,宜嫁娶。
今日的元京城內熱鬧非凡,從城東至城西,熙熙攘攘擠滿了前來觀禮的百姓。
兩旁街道掛滿了大紅燈籠與帷幔,各色喜字剪紙貼與酒肆商鋪窗上,刺目的紅從童府延伸至皇宮,喜慶非凡。
鼓樂聲起。
六十六名宮女手提精致大紅宮燈,從童府大門魚貫而出,依次羅列兩邊。
一百八十抬裝有嫁妝的箱籠被一一抬出,占據了大半條街道。
人群中有人驚歎:“童將軍可是大手筆啊,光是陪嫁都裝了一百八十抬。”
儀仗隊擁著大紅喜轎緩緩抬出,彩織刺繡的鴛鴦戲水,金線鍍邊,明黃流蘇垂與轎簾兩邊,鈴聲輕響。
卻原來是那流蘇內,夾雜了金色的小鈴鐺。
“吉時到----起程-----”
司儀唱禮。
龐大的送親隊伍開始緩緩前行,朝著巍峨的皇宮而去。
一時間,鼓樂喧嘩,響徹半邊天。
童舒以坐在轎內,微低下頭,神色淒然。
坐椅上,花生,桂圓,紅棗等物硌得臀下有些生疼,她秀眉輕擰。
手中緊握著寓意吉祥平安的蘋果,輕歎一聲。
回想起臨出門時父親的吩咐,濕潤了雙眸。
沒有嫁女該有的喜悅,也沒有即將麵臨離別的傷感與不舍。
“留心皇上的舉動,有什麼情況立即飛鴿傳書給我。”
冷若冰霜的聲音,不帶絲毫感情。
她一震,抬起頭看向他:“您已經是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了,為何還---”
十六年,她第一次正麵直視他,卻不想竟是如此情形。
“為父自有思量,你照做便是。”
冷峻的聲音微微透出了怒意。
她低下頭,眸中噙了淚。
為何父親總是對她冷若冰霜?
父親是朝中元老,自先帝在世時便已是名震一方的大將。後先帝駕崩,他輔佐新帝登基,又領兵擊退進犯的番邦大軍,被新帝賜封鎮國大將軍,駐守邊關,以防番邦再犯。
正因如此,她與父親一年,甚至幾年都難見麵一次。
幼時常憧憬能如叔伯兄弟家的孩子般,被父親疼愛,寵在掌心上。
每次聽說父親回來,她都雀躍無比,早早便站於院門前迎接。
可後來漸漸發現,她的父親,好似不並喜歡她。
一起在門前迎接的眾人,他卻會越過她去,抱起比她大兩歲的兄長,帶著母親離去。
從來不會關注她。
“好了,都別說了。”母親打起圓場,“快上轎吧,可別誤了吉時。”
“娘---”她聲音哽咽起來,“恕女兒不能承歡膝下了---您要照顧好自已----”
她性子微怯懦,在府中,祖母不疼她,姐妹們也不愛與她相處,隻母親一心一意對她好,此時即將分開,她心中滿是不舍。
衣角被人輕扯,她低頭一看,妹妹舒陌正巴巴望著她,奶聲奶氣道:“姐姐以後要常回來看陌兒---”
她伸手將妹妹抱起,笑中帶著絲酸楚:“陌兒也要常進宮裏看姐姐。”
“嗯。”小丫頭神情堅定,重重的點點頭。
“快上轎吧。”母親將妹妹接過,細聲囑咐:“皇宮不比家中,務必要事事留心,你性子溫和,易讓人欺了去,以後娘不在你身邊,你要學著保護自己,若有什麼煩難的事兒,就捎信回來,娘幫你起辦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