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作戰準備(2 / 2)

雍平府的城牆隻有四丈高度,其餘的部隊立即投入了加固城牆,修建沿河防卸設施,堪踏方圓五十裏地形的工作,繪製地圖,並製作演兵沙盤,以應付即將來臨的戰爭。

在前方刺探軍情的斥候,直接把情報遞送到了雍平府,樞密府統製趙浩風的二萬先鋒部隊,將在十天後到達,其中騎兵部隊占五千。

二萬先鋒部隊,隻有騎兵和步兵,等到雍平府的大河南岸,就會發現以前滿江的漁船都不見了蹤影,沒有渡船擺渡,真不知道他們怎麼才能過河,就算臨時砍伐木材紮起木筏或架浮橋,那也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完成的,那時打頭陣的就是西北水兵了。

二天後,水兵旅五百條船從天梁府返回,運來了五十門防卸大炮、炮彈、修炮台用的水泥、糧食等物資,這些東西一到,五千士兵又有得忙碌了,水泥一到,首先是修建炮台,現在還有七八天的時間,水泥修起的炮台剛好可以使用,四丈高的城牆說低不低,說高也不高,搭起雲梯就可以爬上城頭。

這五十門防卸大炮全部安裝在城頭,以二裏的炮程,東南兩麵城頭的大炮可以打到天馬河和雍河上,而沿河就布置野戰炮兵部隊的二百門小火炮,小火炮自重五百斤,最大射程一樣有二裏,但極其輕便,在火炮下又裝有輪子,隨時可以轉移攻擊地點,三十丈寬的天馬河,敵人在河對岸或河上可以發起攻擊,若敵人突破火線登岸,那麼就用城頭的大炮來攻擊。

整個雍平府城進入一片忙碌之間,趙嶽已發現他的軍隊存在著巨大的缺陷,他一人持撐著大權,雖然軍中有各級將官負責接收指令指揮作戰,但卻沒人來幫他一起製訂作戰計劃,連軍隊作思想工作的人都沒有一個,也就是說他現在的軍隊隻是跟朝庭軍隊換了個稱呼,改變了一下各部隊的人數和裝備。

參謀部這個名詞在這裏可是個新名詞,軍隊出征後,全靠領軍的元帥或大將們自己來分析當前的戰況判斷,然後作出攻擊、防卸、突擊、包圍等措失,這些都是臨時製定的作戰計劃,雖然也請有隨軍的幕僚,但這隻是片麵性的和微觀性的,有時領軍大將一個獨斷的決定,就會關係到全軍的安危。而參謀部所作是以宏觀的方式,在戰前集合所有人的智慧來分析當前的處境和敵軍的虛實,再結全各種可能發生的因數、截長補短,然後製訂出一套詳細的對敵作戰計劃,各級將官們按照計劃書就可以完成作戰任務,雖然也會有突發情況,那時再視情況應對。

以前雖然想過,但那時軍隊少,趙嶽其它的事情又多,並且這作戰參謀的人選也不是那麼好找,整個軍隊打過仗的就這麼幾個人,其它的都是新提升上來的,一時間這事就擱置了下來,現在麵對大兵團的戰爭,趙嶽又想起這件事情,但現在也隻能咬牙頂著,等完事了,得馬上想辦法組建總參謀部和分派隨軍參謀。

第六天,後續的二萬五千大軍開進了雍平府,在府城外駐紮,洪天笑、孫元化和野戰炮兵團長孫海等各部將官向趙嶽報到後,在趙嶽的命令下,各部人馬開始在城外四周挖掘起一道道地戰壕,再拉起鐵絲網,最大限度的阻緩敵軍的騎兵突擊,並且還有一條從城門直通碼頭的深壕。

一切都在加緊時間工作中,西北軍(以後稱趙康的政府軍為西北軍,趙安的偽政府軍為南方軍)的先鋒部隊再過五天就要到了,時間已非常的緊張,現在整個雍平府都是一股壓抑緊張的氣氛,預示著大戰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