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和龍進康兩個原黑龍軍頭領,前幾天還對趙嶽很不服氣,在和趙嶽近一天的相談後,就對趙嶽佩服得大體投地, 趙嶽的想法是他們拍馬都趕不上,也學不來的,這才開始甘心為趙嶽賣命。
聽到知府衙門有龍井茶後,那些豪門鄉紳果然蜂湧而至,都想分得一杯羹,趙豐豈這才放出話來,要茶葉可以,拿地契來換,這些人當時就傻眼了,趙豐豈開始鼓吹起來,這可是貢品,連市麵上都買不到,如果送給京城的哪位達官貴人,說不定一場富貴就到了他的頭上,讓這些人的心頭又開始癢了起來,紛紛拿出地契來換一斤茶葉,到最後,一斤茶葉竟然換來了五畝地,讓趙豐豈笑得嘴吧都快掉下來了。
在飲馬河的上流,離鳳林城十裏的地方,在靠河的山腳下,趙嶽發現一片地勢平坦之處,這地方內寬外窄,靠山臨河,出口易守難攻,還可以縱深開發,地方極佳。
趙嶽認真的規劃了一下,這裏向內縱深完全可以容得下一個打鐵工場,小型校場,連軍校都不用占官學的地方了,派一隊民團,壘起了簡易的城牆,搭起軍營,隻兩天時間,一個簡易的工場就出現了。
本來趙嶽並不想把製造新式武器這麼重要的工場放在這裏,但是這裏隻有人力,一切都靠手工,要推動一台大型車床是非常困難的,隻能造起水車借水力來推動車床,並且爐火都可以借助水力鼓風機而再不用人來推那個風箱。
鐵匠們也駐進了工場,每個月五兩銀子的收入,讓幾家鐵匠鋪立馬關了鋪子,帶著工具來了,打鐵爐子與工場同時建設,隻等趙嶽一聲令下,就馬上可以動工。
跟據鐵匠們介紹,鳳林府是產鐵礦石的地區,有幾座礦山,但最好的精鐵還是產自金風國,這裏一帶都屬於紅岩山脈。
趙嶽心裏想的卻是鋼材,隻有鋼材,才可以製出更好的武器來,記得煉鋼的簡易配方,隻要在鐵水裏加入碳元素,鐵就可以煉成了碳素鋼,但在實際的操作上,他就不清楚了,這隻能靠去試驗了。練鐵爐也按趙嶽的建議,改成了煉鋼爐,但到底能不能用,也隻能試了才知道,趙嶽這才發現,自己雖然懂得很多的現代化知識,但想實際運用起來,也隻懂得個毛皮而已。
幾個鐵匠都是老實人,帶的徒弟也是淳厚的後生,趙嶽把自己知道的知識都教給了他們,讓他們自己去摸索。
十來天後,整個工場完成,由一千名士兵保護,做了很多的偽裝,從外麵看起來象是一個簡易練兵場,隻有從那架巨大的隨水流轉動的水車上才能看出有點不同。
這段時間,趙嶽白天在工場裏忙著,看著鐵匠們按著圖紙,分工打造車床的部件,並不時在幫邊指點一二,晚上則在昏黃的油燈下編寫著他的軍事教材,有時常常寫到天亮,他用不了毛筆,找來幾根鵝毛,吸上墨水寫字,看著昏黃的油燈,心裏實在懷念地球時在明亮的日光燈下看書寫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