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鹽湖建設(1 / 2)

我和祁木一起,用木樁在選好的城址上釘好城牆的位置,起先想用木牆的方式來做城牆,考慮到使用性能、耐久性、木材運輸的距離和用量等因素就果斷放棄了。

在我們釘樁時發現,這個兩三平方公裏的土丘土質與其他地方的不一樣,土壤是黃白色的,其中含有少量黏土,土層也遠不如其他地方肥沃。

很可能這是幾百或者幾千年前這裏原來的土層,而非後來雨水帶來的。這種土質是絕好的築牆材料,我決定直接用土築牆。護城河挖出來的土就可以直接築牆了,這是兩全其美的事。

新城建造憑華族這些人是遠遠不夠的,我得用物品來和其他部族換取勞動力。陶器和鹽是他們目前最需要的東西,或許可以用這些來交易勞動力。

陶器是技術性的產物,製作方法在匠人的腦子裏。鹽不同,任何人都可以獲取到,所以我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控製鹽湖。

環山新開的稻田沒有再建造柵欄,而是讓祁羽帶著幾個人巡邏看守。為了建造鹽湖的木牆我從部落調來了二十名壯勞力,為此石白向我抱怨無人開墾土地。

當我向他說完我的計劃後,石白直接將部落的事交給木堯帶著二十幾名族人趕到環山營地。

減去內勤需求,我們一共騰出了五十六名勞動力參加鹽湖木牆的建設。鹽湖豁口有七八百米長,但為了保證之後建設鹽田用地,我將木牆長度延伸到了一千六百多米長。

鹽湖木牆不需要環山和部落的要求那麼高,不過高度還是需要兩米的。牆上就不用抹泥巴了,木樁之間的間隔增寬到三十公分,並用藤條和細軟樹枝編入其中就可以,越往高處編製的密度越稀疏。

鹽湖木牆隻需要留一大門,牆上無需建造棧道,隻要建兩個瞭望塔就可以。

元年九月十一日木牆建造完工,部落來的族人回去了十個繼續修整水田。

留下的族人開始投入鹽田的建造,石白也留了下來為即將開啟的頻繁貿易做準備,真不愧是我的管家,對斂財一事很是上心,不過同時也來了疑惑。

一天我正在與族人規劃鹽田的位置,石白滿臉疑惑來到我麵前問道:“族長,我們不是可以煮鹽麼,而且獲取食鹽的速度也不慢,為什麼還要建造鹽田?”

“白長老你看,周圍的樹木本來就少,被我做木牆已經砍伐了很多,煮鹽需要的柴火現在要到很遠的地方才能獲取,鹽田曬鹽可以讓我們省下很多勞力,鹽田數量一多我們的產量不就上去了,而且還不費勁!”

“那環山上不有很多樹麼,我們可以到山上砍樹做柴火。”

“環山陡峭不說,其實樹木也不怎麼多,要是砍完了怎麼辦。到時候我們就沒有樹可砍了,依然要靠鹽田來曬鹽,不如現在就建好。”

“族長真是高瞻遠矚,說的頭頭是道。那我們就按族長的想法建造鹽田吧!”

雖然石白理解了我的意思,但還是耿耿於懷,或許是因為剛習慣煮鹽這種快速獲取的方法,現在又退回原來的曬製獲取有些不習慣,等以後大批鹽田建成大量收獲鹽粒後,他定會放下這種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