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裏水稻長勢喜人,這是我要興開田地的動力,我相信部落水稻收獲後族人開墾田地會更積極。
自從捕獲水牛群後,我就讓白木將牛糞收集堆放在一起,作稻田施肥所用。返回部落時我讓白木帶上七八頭較溫順的水牛同行。
回到部落後,讓他帶上事先教白青編製的一批竹筐返回環形山運牛糞,順便帶上一批陶鐮刀回去割草養馬。
在族裏老人小孩的努力下,稻田裏已經見不到雜草和害蟲了,綠油油的一大片水稻讓我心生向往。
水牛的運輸能力比人類高出了不知多少,兩次往返後白木將收集到的所有牛糞運回了部落,白木任務完成後我讓他回到環山營地繼續他的工作。
石白知道我要將這些牛糞撒入水田後便心領神會,開始動手組織族人幹活。開始讓我覺得很省心,但發現他將大坨牛糞扔進水田後,大感失望。
製止族人的舉動後,石白感到疑惑對我問道:“族長我們不是要給水稻添肥料麼?”
“額,是的。但我們還得加工一下牛糞啊?”
“加工?為什麼?”石白繼續問道。
“我們先要把牛糞碾碎,這樣在撒進田裏,所有水稻才能均勻的吸收到養分,長勢才會好。”
我說完後石白立即明白,之後的施肥工作就由石白組織開展了,接下來我得考慮水稻的儲存問題了。
收獲的水稻是放山洞,還是在山洞外建造糧倉。放山洞會占用族人睡覺的地方,而且防潮的問題需要解決,最後我決定洞裏洞外都建造糧倉。
糧倉的建造比起住房要相對簡單些,洞裏的糧倉讓祁木用木材搭起兩個離地麵高五十公分的圓台,台麵用黏土加厚抹平。
避免受潮,黏土厚十公分左右,完畢後用炭火硬化。糧倉圍壁讓白青用藤條編製而成,高兩米,內外同樣用黏土抹平總體厚度為十公分多點,同樣火燒硬化。
糧倉頂部是用竹子紮的蓋子,糧食裝倉後蓋上竹蓋,鋪上獸皮就可以。以後糧食也是從頂部取用,在山洞不需要擔心漏水問題。
山洞外糧倉的建造就要麻煩些,因為要防止下雨漏水的問題。但做法大同小異,圍壁加厚到二十五公分,頂部使用錐形圓頂,用竹木編好形狀後抹上黏土封實硬化,再用席草覆蓋至二十公分左右厚。
圓頂下方做一個足夠一人進出的方口,糧食裝倉後就用黏土磚封住,取糧食時可以輕易取下土磚。
糧倉建造完工後,我帶著祁木著手建造我朝思暮想的住房了,住房還是采用土木結構的形式,樣式和後世農村住房相似。
我和祁木花了兩天時間做了幾套夯實牆土的模子,長兩米寬三十公分。
考慮到這裏土地鬆軟,地基也挖到了一米的深度,填入石料至高出地麵三十多公分,石料取自於山上,用火燒水冷爆裂的方法取材,以我需要建設的房屋高度,這地基的深度已經足夠。
房屋占地麵積約六十到八十平米不等,牆體用模子填入泥土夯實,最高處三米為房梁承重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