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分散他們注意力,我命所有族人除行動不便的老人小孩,帶著自己吃飯的竹筒和陶碗去河邊洗淨。
可憐石白沒能吃上第一口燉鹿肉,不知道他回來後吃到會是什麼反應。
經過昨天木牆的建設,族人已經熟悉了工作流程,技術也熟練了,建造起來速度快了不少。
斟土還是繼續燒製木炭工作,白氏則帶著幾個婦女從此負責族人的夥食。
中午的時候石白終於曬鹽回來了,看見完工近半的木牆驚歎不已。吃飯時又連連驚歎,和其他族人一樣吃到燉肉的時候,表情讓我啼笑皆非。
飯後石白對燉肉神器的來源一直追著我問個不停,我不得不把他支給斟土去解釋。
由於陶器的出現,唯一外出的狩獵隊和婦女采集隊每天都早早的回來圍著白氏轉悠,但是不妨礙建牆的工作進度。
在全族的同心協力下,木牆終於在日落時隻剩下五十來米沒插樁了。現在華部落看起來更像一個山寨,明天的工作就是為我預留的兩個缺口裝上寨門。
還有一個工程難點是,這道木牆把水源也圍了進來,怎樣在水麵插樁又不讓野獸或者敵人從水裏進來,讓我頭疼一時。
早晨太陽升起後我已經幫助斟土封好土窯,把燒窯工作留給他後,便投入了木牆建設中去。
我告訴祁木,讓他專門砍伐十二根直徑三十公分,數十根直徑十公分的筆直木材,做寨門用。
對於水源處河麵的木牆建設,我先讓人在河水兩邊各埋下兩根粗壯的木樁,然後在一米深的河裏以五十公分寬的距離釘入兩排木樁,在將大量木材嵌在兩排木樁中直到和木牆齊高。
河中間用鵝卵石壘起一個石柱堆,好在河麵隻有四米不到的寬度,一個石柱就可以完全承受住橫擔的木材。
河水裏以石柱為分界點,分別用兩個十公分木材編製的柵欄堵上,柵欄每個空格長寬二十公分左右以保證河水的通暢,這樣河麵的木牆算是完成了。
木牆的兩頭選擇山壁最陡峭的地方做終點,這保證了木牆的防禦效果達到極致。
接下來是給木牆裝門,我讓祁木先將木材處理好,再用藤條把十公分的木材紮成兩扇門,每道兩米寬,兩米五高,門軸略粗兩頭長出門板三十公分。
兩邊門柱是直徑三十公分的木材,埋入地下一米五深,空缺處用鵝卵石加黏土夯實,門柱內外用兩個木材固定成“木”字形,提高大門穩固性。
兩顆門柱頂端內外用兩根木材內外連接固定,下端用一根直徑三十公分的木材削成方形做門檻,好讓兩扇門關起來後有著力點。
上門桕用木材紮成“井”字形,剛好能放進門軸的桕,下門桕用大竹筒在外部纏滿藤條埋於地下,空隙處同樣用碎石拌合少量黏土夯實,西南方向的門和東南門用同樣的方法製作。
為了方便觀察牆外的情況,在木牆內側又建了一道和圍牆等長的棧道。考慮到族人的身高,棧道高度矮於木牆一米。
幾天後又建造了三座六米高的全木質瞭望塔,塔頂用有席草覆蓋的亭子,能夠遮光避雨。
下午五點多的時候木牆整體完工了,族人看著自己的成果,在圍起來的牆院內撒歡狂奔。
從今以後再也不用擔心被敵人野獸襲擊,假如有敵人的話!後來的事實證明敵人總會出現的。
這一夜族人在洞外點起篝火狂歡一整晚,其實也就到夜裏九點、十點吧,隻是這個年代夜裏黑燈瞎火沒事做,天黑就睡覺,但我覺得令他們“熬夜”的大部分原因除了安全和篝火,就是燉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