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製陶(2 / 2)

一大早石白安排好人給新田灌水後帶著一行人去鹽湖曬鹽,我則繼續完成我的製陶大業。

山洞裏的七個盆已經幹透成坯,碗的體積小所以也幹的差不多,為保證質量我把碗搬到洞口,讓它加快風幹速度。

大概十點時,我帶上斟土把所有盆碗放進窯洞烘焙室。斟土對“玩泥巴”的熱情讓我確定了他陶器製作繼承人的身份,每個製作過程我都讓他參與,斟土也很認真的學習製作。

我們將祁木製好的木炭放入火塘後點火封窯,窯口留一進風口和一個燃料進口。

斟土用樹枝給進風口送風,盡快讓木炭燃起來。木炭燒旺後我讓他停下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給火塘加碳了。

在我的指導下,斟土很快掌握了給火塘加碳的時機。將工作交給斟土後,我開始其的他工作。

現在周邊幾乎見不到狼了,祁羽也不用再專門去獵殺狼群,狼作為食物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缺失後引發部分食草動物發展過剩也是不好的。特別現在開始種植,我可不想我的糧食毀於它們口下。

下一步我打算搬出山洞,為了提升族人安全感,還得先建起一道木牆。除了外出采集的婦女、一個狩獵隊和石白帶去曬鹽的族人其餘的族人,都參加了木牆的建設。

拿著開山刀的祁木帶著幾個用石斧的族人砍伐十到二十公分的樹木,並截成三米多一段。一部分人搬運木材,我帶人先挖一道栽種木牆的壕溝。

壕溝深六十公分,寬三十公分。順著叢林邊沿開挖,我要祁木先砍伐壕溝外五米內的大小樹木,避免野獸通過樹木爬進木牆內。

今天隻能先準備材料和壕溝挖掘工作了,泥土很鬆軟,但地下有部分植物根莖。傍晚時壕溝隻挖了全長的一半。

祁木他們砍伐的樹木到是不少,不過要把山洞前的空地全部圍起來可能還差一些。

太陽落山時,我讓斟土再加一次木炭,入夜後我和斟土又出山洞,最後一次往火塘加滿木炭。明天就可以開窯,不知道成果如何,這一夜興奮了很久才睡去。

斟土顯得比我更興奮。等我出山洞時他已經在不停地圍著土窯轉悠了。我來到土窯旁,摸了下窯壁,還有些燙手,火塘裏的炭火卻隻剩下灰燼。先打開窯口降溫冷卻陶器,待太陽出來後就出窯吧。

在這期間族人繼續伐木、挖溝,忙得不亦樂乎。隨著溫潤的陽光灑在山洞前草地上,我從土窯中拿出了世界上第一件陶器,一隻碗,黃褐色,觸感結實輕巧。

斟土站在窯洞口接過這隻碗,似乎很興奮。我聽見他在外麵哇哇大叫,由於在土窯裏聽不清斟土在叫什麼,不過很快感覺到有族人圍了過來。

這批陶器經過燒製後,完好的有十個碗和五個盆,其他的都不同程度損壞。斟土把我遞出去的陶器擺放在窯洞口,並守著不允許別的族人去碰。

出洞後我仔細觀察這些陶器,大部分陶器黃褐色,一個盆和幾個碗是白色,其餘的灰色。灰色的陶器質地鬆軟,這是受熱不夠造成的,這是土窯橫穴的通病吧。

我讓斟土小心照看這批陶器,別讓族人給摔壞了。事實上斟土和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在族人看來,泥巴做出來的東西不會牢固到什麼程度,所以他們拿在手上都特別小心。

在豎窯建出來之前我讓斟土繼續燒製陶器,我做了五個更大的鍋,深度和厚度都增加了,和之前一樣的幾十個碗。

這次做鍋的黏土材料中加入了少量細砂,我知道古人會加入長石、石英,或者木炭以提高陶器堅韌度和耐火性。

但我能找到的隻有沙子、木炭,別的要麼不認識要麼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