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心難測(2 / 3)

“是啊。”老學者點頭道,“不過自從這事之後,就沒有人再敢打造佛銀的主意了。隻可惜,大佛修築了幾年之後,海通法師就去世了。再後來,西川節度使接替了鑿刻大佛的事情,曆時九十年才終於將這下第一大佛鑿刻成功。大佛鑿刻成功之後,這三江彙合之處的就不再如以前一般凶險無比了,這一方的百姓也就漸漸安居樂業了。”

老學者最後一句話讓林寶駒心生感悟。既然在這裏鑿刻大佛的初衷是為了鎮住三江彙合之處的煞氣,讓江水不再凶險,那麼這個佛像就不僅僅隻是一尊供人觀賞的佛像了。

很多人都認為,隻要是坐山臨江的地方,就一定是風水寶地,住在這些地方,必定興旺發達。但是隻要稍懂風水的人都知道,這水也有秀水和惡水之分。麵向惡水,不僅不會發家致富,反而有可能因此敗壞了運道,所以臨江擇房的人,務必分清秀水還是惡水。

水麵平而緩,又多來回曲折之勢,這多半就是秀水;如果水流凶而湍急,並且直衝直射,那就多半屬於惡水了。

林寶駒看了先祖的筆錄,又看了《靈藏》一書,對於風水靈脈之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作為三江彙合之處,常年遭受風lang之衝刷,這裏的風水其實極其不理想,而且多煞氣。想必當年造佛的海通法師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才在這裏鑿刻了這麼一尊大佛,以此來消解江中的煞氣,平息狂暴的風lang。

不過作為一個護靈人,林寶駒並不滿足於眼前的地形,更多的是在於勘查靈脈的走向。因為風水先生並非護靈人,他們隻能憑借地勢、水勢推測靈脈所在,而護靈人既然能夠感知靈脈所在,又何必去理會表麵的這些山勢、水勢呢?

隻不過這裏靈脈交錯紛亂,想要憑借靈脈走向推測萬佛寺所在,似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唐虎,你有什麼想法?”林寶駒問道。

“我覺得這座大佛好像是周圍這裏靈脈的關鍵,但是又不知道究竟是什麼關鍵。”唐虎疑惑地道,然後又補充了一句,“當年鑿刻大佛的人,必定是一位高人,否則也不能將這四周的靈脈處理得恰到好處。隻是,我實在無法推測這靈脈的走向。”

林寶駒點了點頭,道:“我也是這般想的。帶頭鑿刻大佛的這位高僧,必定是一個極其厲害的護靈人,否則也不會想到造出這尊大佛來改變、調和四周的靈脈,消解這三江之水帶來的煞氣,並且鎮住江麵上的風濤。而且我覺得,這四周可能是一個極其厲害的靈力陣法,隻是我們眼拙,無法看穿而已。”

“既然這樣,我們再去淩雲山上看看淩雲寺,然後去海師洞拜上一拜。希望能夠找到一點關於萬佛寺的線索。”林寶駒總覺得這附近的一切都跟萬佛寺有一些莫名的關聯,但是卻始終把握不到關鍵之處。想到這裏,林寶駒將錦囊中的金龜拿了出來,對唐虎道:“這綠毛神龜來自萬佛寺,如果萬佛寺的人看見,應該會跟我們聯絡的。”

雖然綠毛神龜並未死去,但是由於綠毛神龜被明定的術法所束縛,根本無法變成大龜,自然也就不能帶林寶駒和唐虎去尋找萬佛寺所在了。

隻是,林寶駒這想法雖然不錯,但是卻並沒有遇到萬佛寺的人。兩人經過了淩雲寺、靈寶塔然後又去了海師洞,卻仍然是毫無收獲,隻是從海通大師的事跡中更加覺得此人是擁有高深修為的護靈人。原來有記載,大佛未修建之前,一到夏汛,江水就如同萬馬奔騰,直搗山壁;但是大佛修建之後,那江水就被“佛法”所製,永遠也無法淹過大佛的膝蓋。

隻是,林寶駒覺得“佛法”未必是真,但是此間的靈力陣法卻必定是威力強橫之際,否則大佛的“佛力”也無法持續千年之久了。

林寶駒的先祖林太玄靈力修為雖然不算高,但是他布的靈力陣法卻可謂是下獨步,連丹青生也欽佩不已,才動了收其為徒之心。林太玄曾:“世間陣法,借先山水之勢,彙大地靈脈之力,輔以智者之心計,方顯奪地造化之功。”也就是,一個陣法要想發揮出真正的威力,光靠人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托當地的山水之勢,借助靈脈中的靈力,才有可能結成威力無窮的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