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所謂真相(2 / 2)

看來,兩個人都對當年的事情十分的心知肚明,隻是都不願意再提了。

李想聽了崔天凱的話,覺得也有道理,過去的事情再糾纏也沒什麼意思,還是要向前看,再把以前的陳年往事拉出來提,實在是沒事找事。

李想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當時從宏睿離開到中傳,如果自己知道這些事情,他一定不會去中傳,至少不會那麼輕鬆的去。

但是李想回頭也想,自己能夠得到崔天凱的同意,並且能夠被王天存收留,這不也正說明他們兩個之間的恩怨早已一筆勾銷了。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恐怕他李想此時澆在漩渦裏還不能自拔呢。

想到這裏,李想認同了崔天凱說的話,也就沒有按照他原來的想法,再去找崔天凱。

李想把這些話告訴了王思穎,開始她還不太滿意,還想繼續查清楚事情的原委。

但是,李想也勸她,“這件事情的結果已經是不明自明了,現在去追究誰的責任,相信你母親也不會答應的。”

“上一代人的情仇恩怨,就不要再蔓延到下一代了,這樣讓一代一代的人生活在陰影之下,對誰都不太好。”

聽了李想的話,王思穎覺得也挺有道理的,畢竟自己再怎麼糾結,都不能換回母親的再世。

李想陪著王思穎又來到了她母親的墳前,在她母親的墓碑前,把那一本日記焚燒了。

王思穎心中的一個大疙瘩終於解開了,她覺得壓在心頭多年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總的來說,李想進入中傳以來,雖然各方麵進展的都比較順利,但是仍然處於公司的邊緣化的狀態。

不管是到其他省市區開拓影院市場,還是提出的在縣級市場安排電影院。

這些在公司內部來說,並不算核心的東西,對中傳來說,拍攝電影仍然是其最具影響力的核心競爭力。

可是李想壓根就插手不到這個裏麵。

最近這一段時間,李想在管理方麵跑的比較多,但是對演員這一行,卻涉及的十分的少。

他決定出演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以緩解這種工作狀態。

李想接的這部劇是一部古裝曆史劇,他在裏麵飾演的角色是一位帝王,這對李想來說絕對是一個新的挑戰。

關鍵是這部劇還是一個宮鬥劇,沒有多少打打殺殺的場麵,更多的是台詞的巧妙運用和任務內心的刻畫。

其實,開始李想接觸到這個戲的時候還是有點猶豫的,主要是擔心自己可能演不好則個角色,畢竟第一次。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李想把最近幾年來屏幕上出現的所有皇上角色都看了一遍。

他覺得自己這次演的這個皇帝的角色不同於以前的皇帝,有的就是曆史正劇,更多的是演的皇帝治國理政,一代君王的形象。

還有的是把皇帝作為一個噱頭,把曆史劇當成了一個外衣,充滿了娛樂化,比如什麼《鐵齒銅牙東西南》,比如《戲說某某》,這些影視劇迎合了觀眾娛樂的心態,因此也獲得了大量的觀眾。

但是他覺得自己這次的皇帝角色主要是刻畫皇帝作為一個家庭家長,特別是作為一個丈夫應有的形象。

簡單的說,如果說曆史正劇的皇帝是皇帝治國理政的嚴肅一麵,娛樂的皇帝是皇帝輕鬆的一麵,那麼他要演的這個皇帝,就是皇帝生活化的一麵。

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呢?

李想覺得,這樣的皇帝就要有生活中男人的特點,還要體現一個國家統治者的威嚴,這個著實十分的困難,至少沒有以前的藍本可以參考。

為此李想跑到了故宮,尋找一個當皇帝的感覺,每天早上,他都是早早的進入午門,然後漫步在故宮,看著這個當時帝國中心,在朝陽的照耀下無比的威嚴。

他閉上眼睛,認真體會著皇帝的心境。一連好幾天,李想都這樣跑到故宮。

同時,他還翻閱了大量的關於皇帝飲食起居,後宮生活等各方麵的資料。

可以說,為此,李想做足了準備,他隻希望自己刻畫的這個形象能夠一下子征服所有人。

把演戲的事情放了這麼久,李想一點都不敢怠慢,每天都是第一個到片場,有戲就拍戲,沒戲就研究劇本。

這部戲拍的漫長而又辛苦,足足拍了半年的時間。李想基本上這半年的時間什麼事情也沒有做,除了公司裏麵的一些管理事務。

一個新形象的出爐,總是要有很多人去評價,這是娛樂圈的規律所在。

很快,李想塑造的這個皇帝形象就被娛樂圈吐槽了,有的說長的太俗了,沒有皇帝威嚴,有的說還不錯,演出了一個生活中的皇帝形象,讓大家從另外一個方麵看到了皇帝的形象。

隻要沒有被一下子拍死,李想就覺得這是成功了,因為娛樂圈,從來沒有一個演員形象是被人一邊倒的說好的。

就是再大牌的演員,也不免被吐槽,這個李想心裏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