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益事業上重新起航的李想,在圈子裏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回想起來,李想這麼短的時間身份實現了多重的變化,從一個演員,到公司的管理者,再到一個公益人士,他這條路走的順利而平穩。
所以李想常常覺得自己可能是北漂的幸運兒,能夠從一個群眾演員這麼走過來,真是自己祖上積德。
所以每每想到這個的時候,李想總是會用更多的經理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因為他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所以當有一天,有個朋友給李想說,他每周都要去一個養老院的時候,李想也去了。
第一次去,李想就決定以後堅持每周都去,而且真的就做到了。
這個養老院不大,就在北京的郊區,是一家私立養老院,裏麵有幾十個老人。
第一次去的時候,李想正好遇到一個老人去世,看著老人的遺體從房間裏麵被抬出來,然後緩緩的運上車,李想仿佛一下子看透了人世間的生離死別,看到了人生的奮鬥最終都要歸於平靜,歸於終老。
所以,當一個人認識到這些的時候,他對生命就多了一些敬畏的意思,也就多了一些多老年人的關愛之心。
這也許才是,一個人人生境界的進一步升華。
所以,李想從那以後,每一個周末隻要沒有時間,他總要抽出時間來到這個養老院,和這裏的老人共同度過一下午,或者一早上。
最近一段時間,李想和養老院裏的李爺爺結成了幫助的對象,他每次來到養老院,主要是幫助這位李爺爺。
他隻知道李爺爺的老伴已經去世了,兒女都在國外奮鬥,自己因為在國內呆了一輩子,不習慣國外的生活。
本來一直是呆在家裏的,但是兒女們都不放心,就搬進了這家養老院。
因為上次婚禮上的衝動,陳琛的父親決定把陳琛調回上海工作,隨著孫蕾也來到了上海。
陳琛父親還有另外一層考慮,就是讓陳琛和孫蕾徹底離開北京,離開和李想在一起生活的機會。
也許陳琛父親的考慮是周全的,因為在他的腦子裏麵,一直有兩點擔心。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他擔心孫蕾和李想再續前緣,這對於他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
第二點是他認為,如果陳琛要在北京發展,可能會受到李想的打擊,最起碼兩個人成為親密無間合作夥伴的機會微乎其微。
最關鍵的是,他認為陳琛根本鬥不過李想,自從他在婚禮上見到了李想之後,就覺得李想不是好對付的角色。
陳琛離開北京公司之後,由他的姐姐陳帆接收北京公司的全部事情,令他父親沒有想到的是,陳帆竟然欣然接受了。
孫蕾徹底成為了家庭主婦,全職照看孩子,她似乎也安心做這個全職的太太,當年的北漂夢想,似乎也就變成了這麼簡單的看看孩子,不過北漂不就是為了追求這樣一個美好的生活嗎?
至少,目前,孫蕾是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陳帆到了北京之後,並沒有多少熟人,按照常理,他應該動用父親和陳琛留下的關係,繼續經營。
然而除了拜訪幾個父親的致交,和幾個重要的客戶之外,她把更多的經理用在了開拓新的人脈資源上了。
為此,他啟動了一個娛樂圈名人的采訪計劃,親自由她單位首席采訪記者。
有點意外的,但是也合情合理的是,李想成為了第一個被采訪的對象。
“你好,李總?”李想覺得這個聲音怎麼這麼熟悉,但是這個號碼他不認識啊。
“還不知道我是誰嗎?還真是貴人多忘事。”陳帆略帶調侃的說道。
“你是陳帆?”對於這個聲音李想是有深刻影響的。
“李總好記憶。”陳帆說。
“忘記美女就等於是在造孽。”李想的語氣也是調侃開玩笑,李想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對陳帆總有想調侃的意思。
“你的號碼怎麼換成北京的了。”李想繼續問道,覺得陳帆不會到北京來發展來了吧。
“我到北京工作了,負責以前陳琛的那一塊。”陳帆給李想解釋道。
“歡迎啊,怎麼不早說呢,我得給你接風洗塵啊。”李想一些子興致提高了一大截。
“不敢,我正準備過去拜訪你呢,有正事找你。”陳帆把自己準備采訪的意圖拋給了李想。
“盡管說,能幫不能幫,我都幫。”李想爽快的說道。
“咱們約個時間,到時候具體見了再說。”陳帆說,掛了電話聯係也不知道陳帆準備打算著自己幹什麼。
過了幾天,陳帆給李想打電話,問他有時間沒,另外就是讓他提前穿的正式一點。
李想納悶,見麵說個事情,還要穿的正式一點,莫非又要見什麼重要的人物。
按照陳帆說的時間地點,李想穿著自己筆挺的西裝,頭發梳的鋥亮,一雙皮鞋,配上迪奧香水,霸氣範兒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