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前,十八路諸侯大戰董卓。劉備三兄弟打敗呂布,追擊途中。趙雲發現潛伏在曹操軍中的陳敗,卻又引出了韋言,似乎多年前的老麵孔都漸漸出現了。
虎牢關兵敗,董卓大怒,召集眾將商議對策。李儒獻計:“丞相,如今溫侯新敗,我軍士氣受挫,不宜再戰。我看那袁紹無謀,而所謂的十八路諸侯,皆各懷心思,隻要逐個離間他們,不久自會散去。”
董卓看著李儒:“以你之見,應當如何離間?”
李儒笑道:“這些諸侯所圖者,不過土地糧草,隻是要在這些上麵下功夫,恐怕太費時間。這十八路諸侯之中,盡皆是碌碌之輩,隻有那孫堅,倒是有幾分豪氣,可以從他先下手,疏敵親友。”
董卓問:“如何親?如何疏?”
李儒諫道:“我聞孫堅長子孫策,年方十四,而丞相的小女兒也正值妙齡,何不聯姻?丞相再假天子詔書,給孫堅封侯賞金,不怕他不動心。屆時丞相與孫堅便是親家,難道袁紹還不疏離孫堅?”
董卓笑道:“這倒不失為上策,此事就交給你去辦。”李儒領命而去,董卓又派人往雒陽接董淺來虎牢關。
卻說孫堅歸來,引程普、黃蓋、韓當至袁術寨中相見。孫堅以杖畫地:“董卓與我,本無仇隙。如今我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家門之私。而大人卻聽信讒言,不發糧草,以致我軍敗績,將軍何安?”袁術被嚇得惶恐無言,立即下令斬了當日進諫之人,以謝孫堅,孫堅才肯罷休。
忽有人來報孫堅:“關上有一將,乘馬來寨中,要見將軍。”孫堅辭別袁術,歸到本寨,將那人喚來問,才知道來者正是董卓愛將李傕。
孫堅問:“汝此來所為何事?”
李傕回答:“丞相所敬者,惟將軍耳。今特使李傕來結親。丞相有小女兒董淺,欲配將軍長子孫策。”
孫堅聽後大怒:“董賊逆天無道,蕩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謝天下,安肯與逆賊結親耶?吾今不斬汝,汝當速速離去,早些獻關,饒你性命。倘若遲誤,粉骨碎身。”
李傕抱頭鼠竄,回見董卓,說孫堅如此無禮。董卓大怒,問李儒。李儒說道:“既然孫堅不領情,也別無他法,不如避而不戰,引兵回雒陽,遷都去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有童謠說,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這西頭一個漢,是指高祖劉邦興旺於西都長安,傳十二帝。而東頭一個漢,乃是說光武劉秀興起在東都雒陽,今亦傳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董卓大喜:“若非汝言,吾實在悟不出這其中真意啊。”就在此時,韋言領陳敗來見,把陳敗引薦給董卓,董卓決定晚上宴請眾將,共議遷都一事。
散後,董卓讓李儒帶著陳敗四處走走,熟悉軍製。路過亭台時,見著一女子,身著深色曲裾。站在寒梅枯枝下,麵帶愁容,遙望著遠方。冬風刺骨,無霜無雪,伴隨的一切都是那麼蒼白、苦澀。樸素的發帶,清晰白淨的臉頰透出點點憂傷,似乎無人憐惜,無人傾聽,這一切仿佛似曾相識,又仿佛那麼陌生。
陳敗問李儒:“李大人,這位姑娘是?”
李儒說道:“她是丞相的小女兒。”
“既然是丞相的千金,為何會如此孤獨冷漠?”陳敗不解。
李儒歎了一口氣:“足下有所不知,聽說這個女孩從小就不愛說話,也不討丞相喜歡。前日,丞相本想將她許配給孫堅的長子孫策,可惜被孫堅拒婚,哎。”
陳敗朝著那女子走過去:“姑娘。”
女子轉過來看著陳敗,吃了一驚。“你是?陳大哥。”
陳敗疑惑,注視許久。口中才冒出兩個字來:“淺兒。”陳敗與董淺二人相認,一別五年,訴不盡的酸甜苦辣。如今的董淺,已經是一位十六歲的姑娘了,容顏算不上傾國傾城,交談起來,也讓陳敗有些不好意思了。
董淺讓李儒先退下,自己領著陳敗回臨時住宅,二人盡訴多年來彼此的經曆。自上次廣宗縣一別,董淺回到臨洮,終日懷著對廖遇和愧疚和對陳敗的思念,漸漸變得孤僻無語,五年來心若冰清。後來董卓進京了之後,便把她接到了雒陽。而陳敗在青泉村被曹操陷害之後,一直流落江湖,至今二十有六,依然孤身一人。二人一直談到酉時,李儒來請陳敗去赴宴,陳敗才辭了董淺,去赴董卓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