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太平清領道(1 / 2)

伏羲女媧開創華夏,神農軒轅蚩尤相繼而起,經曆三皇五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夏商西周之後又是戰國七雄。東周末年七國紛爭,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後來楚國後裔項羽消滅秦國,又是四年的楚漢之爭,並入於漢。

秦朝****,天下大傷元氣。漢朝初期,經曆了文景之治,得以繁榮昌盛。後來漢武帝劉徹建年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初始元年,外戚王莽篡權奪位,建立新朝。

更始元年十月,王莽在亂軍之中被殺。更始三年六月,漢景帝劉啟第六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劉秀與更始政權決裂,在河北稱帝,定都雒陽。

光武中興之後,漢朝已經恢複了往日的強盛。章和二年,漢章帝劉炟駕崩,漢和帝劉肇即位,因劉肇年幼,政權便落入竇太後與其兄竇憲之手。永元三年,竇憲大破匈奴,權傾朝野。和帝與宦官合謀誅殺了竇憲,自此宦官勢力便日漸坐大。及至漢靈帝劉宏時期,太平安定的漢朝江山早已日漸衰弱,看似平靜和諧的漢宮卻處處充滿殺機。

建寧元年(公元168年),漢靈帝劉宏即位。其在位期間,極其荒淫無道,同年更是爆發了曆史上第二次黨錮之禍。後來又有外戚何進把持朝政,宦官張讓、趙忠、夏惲、郭勝、段珪等人擔任中常侍,他們橫征暴斂,父兄親戚遍布天下,禍害百姓,橫行鄉裏。朝廷腐敗,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光和七年,終於爆發了黃巾軍起義,大賢良師張角一呼百應,率領農民軍揭竿而起。

東漢時期,中原天下,劃分為司州、兗州、豫州、荊州、揚州、交州、並州、冀州、幽州、青州、益州,涼州、徐州這十三州,相當於今天的省,州刺史的職責最初隻是監察,並沒有實權,品秩也隻有僅僅六百石。

在州以下,設有郡或者王國,相當於如今的地級市,長官為郡守,輔官為郡丞或長史。若是有郡成為皇子的封地,則改為王國,但皇子並沒有實權,長官稱為相,代替封王掌管國內事務。

在郡和王國以下,設有縣、國、邑、道。長官為縣令,輔官為縣尉。縣侯的封地改為國,公主的封地改為邑,長官也都稱為相,而在少數民族地區,則稱之為道。

在縣以下設鄉,長官為有秩。鄉以下設亭,長官為亭長。亭以下設裏,長官為裏魁。有些地方,在裏魁以下,還設有什長、伍長。

張角,冀州钜鹿郡钜鹿縣人,曾舉秀才,受劉宏賣官鬻爵之害而未能入仕。傳說後來他入山采藥,遇到上仙南華真人,傳授其《太平清領》秘籍。《太平清領》天書分為《太清丹經》、《六甲天書》和《風雷訣》三卷。太清丹經為煉製丹藥、符水,為人祛邪治病之法。六甲天書能請風求雨,招雲散霧。而風雷訣則能行風雷,製鬼神。

張角練得些法術,常遊曆於天下,為人治病,傳頌黃老之道,信奉者與日俱增。張角便創立太平教,廣收弟子,諸如波才、褚燕、唐周、陳敗等輩。

張角有二弟張寶,三弟張梁。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正月,太平教教眾達數十萬,信奉者多達數百萬,兄弟三人便起了歹心。張角派其弟子馬元義暗以金帛賄賂中常侍封諝,以為內應。又令人私造黃旗,鑄兵器、鎧甲,備馬匹和糧草,準備揭竿起義。

二月初,兵器、糧草均已齊備,張角見是時機,便問韋言有何意見。那韋言,字卓仁,徐州下邳國淮陰縣人,為人沉默寡言,行蹤神秘,起初聽聞張角欲起兵造反,特來投奔相輔,張角認為此人有才,而將其留在身邊,遇事不決時常問於他。

韋言建議張角,目前已經萬事俱備,可先書信一封,派親信送往雒陽通報封諝。而後則在各地選出將軍統帥,暗殺各州郡太守、縣令,奪下城池,約期裏應外合,一舉對雒陽形成包圍之勢。

張角覺得在理,便立即書信一封。傳廖遇、陳敗、唐周三人持書信前往雒陽交給封諝,三人受命而去。那廖遇,字洛笙,乃荊州南郡襄陽縣人,與張角好友相稱。而唐周,字地業,青州濟南郡曆城縣人。陳敗,字連平,荊州南郡江陵縣人。

十數日後,三人行至雒陽城,已近黃昏,遂尋了客棧投宿。二月天黑較早,吃過晚飯之後已是黑夜,三人便各自收拾行李讓店家領著回房去了。

陳敗為人謹慎,又是初次來雒陽,生恐事情有變,夜不能眠,已至亥時。於是起身出門去找廖遇,見到房內有微光,便敲了敲門。廖遇也是夜不能眠,聽見敲門聲。輕聲便問:“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