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最後今晚(1 / 3)

青少笑道:“說風少,風少就到。風少這名字比我‘青少’霸氣多了。眾位兄弟,以後我的外號便是‘青少’了,‘你們可記住了,不管有沒有人都叫我‘青少’,我要讓‘青少’之名名揚應天。”

葉風聞言,豎起大拇指道:“青少威武!”

霍展白笑道:“風少刀不離手,人也如隨時要出鞘的刀鋒一樣,雖然外表樸實無華,卻神光內斂,隨時可祭出奪命殺招。依我看來,風少必是經曆了無數戰仗,漫天殺氣雖被你強勢壓住,卻仿佛時刻要噴薄而出。”

葉風聞言不由讚道:“這位大哥好犀利的眼神,風少佩服。”

小禮兒和青少便將其他人介紹與風少認識,大家都是年輕人,又是性情中人,因此沒有什麼尷尬隔閡。期間,小二也送上來了七斤鹵牛肉、二十斤燒刀子。

風少道:“我長在太行山下,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從小到大,我們先和遼兵打,後來金兵打退了遼兵,我們又和金兵打,有次我們遇上金人大股部隊,那一戰殺的天昏地暗,明知必敗,卻也要死前多殺幾個金狗,殺一個不虧,殺兩個賺一個,到最後,我就吊著一口氣一直殺,全身都是血,也不知道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漸漸地就沒了意識,再後來,醒的時候已經在大宋軍中了,原來是郭大俠救了我,他告訴我我的同伴們都死了。他說我戾氣太重,便要我來應天書院磨礪一番,他又說,宋金戰事隻怕非幾年可以平息,讓我多學些統兵之道,四年學滿後再去前線尋他。”

霍展白道:“原來如此。想來青少口中後來出現震住關二爺之人便是郭大俠無疑了。”

秦誌揚道:“郭大俠竟來了應天府。”

風少道:“郭大俠早上到的,早上和嶽老聊過後便匆匆趕回大名府前線去了。”

沈昭義歎道:“郭大俠為國為民,英雄豪傑,可惜我未得一見,生平憾事。”

楊世行道:“郭大俠真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加強自身武學修為,向郭大俠看齊!”

霍展白道:“遼國也好,金人也罷,戰事一起,前線的老百姓總是首當其衝。戰爭,受苦的終究還是老百姓。想當年的太行刀派,全盛時名列‘五刀’之首,‘刀聖’前輩的威名尤在‘刀王’之上,直追嶺南那位位居六大宗師之一的‘天刀’,當時江湖讚其二人為‘北聖刀,南天刀’,可惜兩人終究沒有機會切磋刀法。”

小禮兒不由奇道:“兩人為何沒有機會切磋的?”

霍展白解釋道:“太行刀派雖然是漢人的門派,卻處在遼國境內。雖說遼宋自‘澶淵之盟’後不動兵戈,但隻是沒有大規模的兩國開戰,但畢竟漢人和契丹人不是一個民族,又是世仇,因此邊境上以及遼國境內的漢人和契丹人的衝突每日都在發生,而太行刀派個個都是好漢,不畏大遼國威,每次必會守護山下方圓百裏的漢人百姓。也因此,終於惱了大遼國的貴族和大遼國的武林高手,他們傾巢而出、策動軍隊,對太行刀派來了個大圍剿、大清洗,那一戰極其慘烈,太行刀派老人們拖住遼人主力,全部壯烈戰死,年輕一脈終於成功突圍而出。而傳聞‘刀聖’與大遼國第一高手之戰也是兩敗俱亡,因為那一戰後兩人再沒出現過。”

風少道:“我漢人‘刀聖’豈會敗在遼人手中。”言下對“刀聖”極為推崇。

霍展白奇道:“風少怎麼如此肯定?莫非見過‘刀聖’?”

風少聞言一頓,道:“沒有,我隻是覺得,好人有好報。‘刀聖’為民而戰,若是就這麼死了,蒼天無眼。”

沈昭義歎道:“現狀就是這樣。好人不長命,壞人禍千年。大宋朝廷還不是奸佞當道。”

青少也歎道:“江湖還不是一樣,貪生怕死、趨炎附勢之輩居多。”

秦誌揚道:“朝廷奸佞當道,卻也還有諸葛神侯力撐大局。江湖鼠輩居多,卻依然有郭大俠為我等立榜。我堅信,邪不勝正,我們大家都要為江湖清明出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