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搖搖頭,“說來也是朕太苛刻了,他是一個文官,縱有才情,知兵事,帶兵也多有不便,看來朕的跟李標多學習,知人善任很重要啊!”
第二天,眾臣早朝朝賀完畢後,我當先說道:“京師遭遇地震,黎民深受苦楚,死傷甚重,無家可歸,可惜京營之中的若幹敗類竟然趁火打劫,魚肉百姓,朕痛心之餘震怒非常,著李邦華、張慶臻、會同刑部抓緊清查,凡是有不軌行為的軍兵,一律法辦。”
百官之中隻有極少數的人知道崇禎昨天遭遇的凶險,所以很不理解崇禎為什麼在這個關鍵兼且敏感的時候拿軍隊開刀。
禮部尚書溫體仁又是第一個冒頭,出列道:“皇上,在此非常時期,臣以為不宜整肅京營,一旦京營動蕩,則京師動蕩,而京師動蕩,則天下震蕩,望皇上三思。”
左都禦史,也就是相當於監察部長的曹於汴也出列發言道:“皇上,溫大人的話不無道理,京營軍紀是該整頓,而且要大力整頓,可不是現在,現在當以穩定大局為重。”
“大局?在諸位愛卿眼裏什麼是大局?陝西民變諸位卿家知道吧!老百姓是實在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曆史上早有教訓,官逼民反,民豈能不反,如果人人好吃好喝,還造什麼反?你們真應該出城去看看,看看現在老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已經活的疲累非常,還要被軍兵卡住大脖子,朕看用不了幾個月,京師也會變成跟陝西一個樣,那時候,朕不知要和諸位卿家去哪裏早朝呢!”
崇禎的一番話說的群臣緘口,僅剩的內閣大學士李標看了看,覺得這個時候該他說話了,“皇上所言極是,京師罹難,百姓無以果腹安眠,宵小之人趁此機會加重百姓的苦難,實在可恨,微臣以為不但要整肅軍紀,官風也要大加整頓,改變如今文無清官,武少勇將的局麵……”
李標昨天在崇禎皇帝身邊待了那麼久,自然知道崇禎心裏是什麼想法,他這算是跟崇禎一唱一和吧!
當官的哪有糊塗蟲啊!群臣聽了崇禎皇帝和大學士李標的話語,馬上明白現在刮的是什麼風向了,紛紛調轉話鋒,要求整頓軍紀官風。
接下來是一係列的官員改組和調整。倪元璐和高弘圖分別坐鎮戶部和工部,新到京的盧象升則被破格擢升為兵部左侍郎。按照崇禎得意思,不打算設左右侍郎,隻想設侍郎一人一位,可惜群臣都反對,這才作罷。
群臣反對了各部隻設侍郎一人的建議,卻沒能反對崇禎把京營的人馬調到遼東去的想法。
我已經琢磨好了,等公審大會一結案,就讓李邦華和張慶臻把京營人馬拉到遼東去,讓這些沒打過硬仗的軍人去跟後金碰碰,讓他們知道知道什麼叫身在福中不知福,還他媽的打砸搶,有種去後金那裏搶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