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京營人馬多有占役、虛冒之弊。占役者,多為將領所奴役,一營四五百人,且有賣閑,包操的弊病,由此可見一斑;虛冒吃餉,多半是將領以及勳戚等等,遣人冒充壯丁,每月領取豐厚餉銀。此二弊病若清除,京營方堪可一戰。”
孫承宗大半輩子都在帶兵,對軍隊裏的一些花招很熟悉,處理起來也得心應手,一張嘴就點出了崇禎皇帝關心的問題。
“愛卿有什麼好主意,盡可道來。”
孫承宗理順了一下思路,“整肅京營,可選一幹練之臣,親自遴選士兵,非年輕力壯者不用,淘汰老弱病殘,剩下的加倍給付餉銀,至於軍官,則更要嚴格選拔,實行春秋二察,如有不實,立即降為士卒,如此方可令人人思奮……”
“愛卿可有推薦之人?”我見孫承宗說得頭頭是道,很是歡喜。
“李邦華這個人對朝廷忠心耿耿,頗有才幹,可當此任,皇上不妨加以擢升。”孫承宗推薦了一個非常合適的人。
我現在隻能聽從孫承宗的建議,馬上擢升李邦華為兵部侍郎,暫轄京營,希望他能如孫承宗所說,將京營整肅一番,提高京營的戰鬥力。
當李邦華拿出成績的時候,我才明白什麼叫壯士斷腕,如果把李邦華放到二十一世紀,估計李邦華會是一個出色的經理人,每個快破產的公司會爭著要聘用他,因為他裁員真是毫不手軟,不說別的,光是三大營的軍馬,就被他才兩萬六千匹一下子裁減到了一萬五千匹,當兵的被趕回家的更是躲達二分之一。
不過李邦華確實如孫承宗所說,頗有幹才,對軍隊的諸項要點充分掌握,上到將領的考核,下到軍餉的核發,點滴不差,使我認識到,這個人應該大加提拔,將來的作用肯定會更大。
袁崇煥走後不到一個月,發生了兩件震動大明帝國的事情,第一個算是天災,北京地區發生了強烈的地震,震級大概能有7級,破壞極其嚴重;第二個卻是人禍,陝西爆發了大規模的流民起義,人數多達十五萬,影響極其惡劣,造成的後果也難以想象。
我坐在乾清宮的書房內,傻傻看著堆積如山的奏折,不是要求賑災的,就是要求調撥援兵對付農民起義的。而內閣擬出得意見根本就不能解決問題。
“難道這就是該死的蝴蝶效應?”
我大吼一聲把書案上的奏折推的遍地都是。我萬萬沒有想到月前的不祥念頭如今變成了事實,曆史上,1628年北京地區根本沒發生過堪比1976唐山地震規模的大地震,1628年,陝西還沒有如此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都是怎麼了?難道我這個崇禎比原裝的崇禎還倒黴,接下來還有什麼?會不會一下子就把我推到萬劫不複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