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投效袁旭,會給他封個其他官職,沒想到最後還是要他宣揚五鬥米……
“是不是覺著我這麼安排不妥?”袁旭問他。
“公子如此安排,再妥當不過。”張魯回道:“其實我也不會其他……”
“要是沒有能耐,你也不能取得漢中。”袁旭道:“讓你宣揚五鬥米教,也是要為我所用。”
他接著問張魯:“你有沒有忘記當年的張角是如何起家?”
張魯愣了愣。
他當然知道張角是憑借著《太平要素》起家。
黃巾之亂,雖然沒有鬧的太久,其氣勢卻是不。
為了平定黃巾,靈帝下了一道詔書,令各地征募鄉勇征討。
這道詔書,雖然在平定黃巾之亂時起到決定作用。
也正是因為他的存在,豪雄紛起,各地戰亂不斷,才出現了不同勢力割據一方的局麵。
“公子的意思是……”對於袁旭的這些,張魯似懂非懂。
袁旭道:“五鬥米和太平要素,其實相差不多。百姓終究需要有個信奉,倘若沒有信奉,他們就不懂得懼怕。人無畏則無懼,治下百姓不懂向善,不懂尊崇朝廷,你覺得會是好事?”
“當然不是。”張魯回道:“公子的意思我都明白,也會竭盡所能。”
“布道下,傳道民眾。”袁旭道:“這是你該做的。”
“謹記公子教誨。”張魯應了。
袁旭隨後道:“你從漢中趕來,也該辛苦了。先去歇著吧。”
他又吩咐鄧展:“帶他去歇著。”
鄧展對張魯道:“張公,請!”
張魯向袁旭告退,跟著鄧展離開。
袁旭接見張魯的時候,郭嘉始終在一旁。
從頭至尾,他一句話也沒。
直到張魯離去,郭嘉才問袁旭:“公子要他以後繼續傳道?”
“正是。”袁旭問郭嘉:“難道這樣不好?”
“並不是不好。”郭嘉回道:“隻是公子不擔心,他把五鬥米做的太大,對公子不利?”
“當然不用擔心。”袁旭回道:“既然投效了我,他的五鬥米也就該改一改了。”
“公子打算如何改?”郭嘉一臉茫然。
袁旭道:“從今往後,任何人不需要入教,隻要信奉就好,而且不用交上五鬥米。”
“這麼一來,他雖在傳道,卻不可能聚攏眾人。”郭嘉讚道:“還是公子有辦法。”
“徐元直怎樣了?”袁旭問他:“有沒有從益州返回?”
“據已經往回走了。”郭嘉道:“劉璋不信公子隻用幾就征服荊州和江東,派出斥候去了一趟江東。直到斥候返回,他才決心獻出益州。”
“益州畢竟是劉璋祖輩留下的。”袁旭道:“他不肯輕易獻出,也在情理之中。沒有讓我親自走一趟,已經算是明白事理。”
“如今下已歸公子,後麵的事情,或許更難。”郭嘉道:“皇帝那裏……”
“我已經去過了,他願禪讓帝位。”袁旭道:“下是我打的,即便不肯,他也沒有任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