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統一之戰(3)(2 / 3)

書房門悄悄推開,棗祗的一名老家人端著熱水進來,輕聲對棗祗說道:“老爺,三更了,你快休息吧,四更你還要處理公務。”棗祗不答話,仿若不覺,那老家人又說道:“老爺,你不要操心了,今天康王派來的信使說得很清楚,隻要你把開城迎接康王,將來你仍然是陳留太守,還賜封許田侯,是大王親手提拔你的,又讓文華侯治好了你的病,對你有再造之恩,你倒向康王,天下沒有人會說你什麼。”

又過了良久,棗祗方才低聲說道:“可是魏王對我的知遇之恩呢?沒有魏王從農田中提拔我為親信,讓我走上仕途的第一步,我那有今天?十年前,魏王對我推食食之,解衣衣之,種種情景仿佛在目,我忘不了啊。”那老家人不說話了,他跟隨棗祗多年,無比清楚棗祗的性格,受人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

油燈閃爍,直至天明,當雞叫三道時,棗祗方才沉重的走出書房門,棗祗的手下這才驚訝的發現,棗祗那花白的頭發,在一夜之間,已經變成滿頭銀白,看不到半根黑發。棗祗並沒有理會部下關心的詢問,而是淡淡的下令道:“傳令下去,將陳留城全部糧食集中,裝車送往東郡。”

“大人,你瘋了嗎?”一名小吏驚叫道:“你叛投魏王,還把陳留城的糧食送給魏王,康王的軍隊來了,你全家都活不了!”

“我是大漢官員,魏王手中拿有萬歲血詔,替萬歲監管天下,我送糧食給魏王,並不是叛逃,而是棄暗投明。”棗祗平靜的回答道:“照令行事,康王的軍隊來了,有什麼事我一力擔當。”

正午時分,陳留城大約三萬石的糧食裝車完畢,棗祗隻在城中留下數百軍隊,就讓他的親弟弟棗殛率領陳留最後的三千士兵送往東郡,棗祗親自送出十裏後方才回城,陳留城中已經一片慌亂,到處都可以看到四散逃命的陳留百姓,都說棗祗叛變在這時候叛變當世第一殺人魔王董卓,在董卓軍來的時候,肯定會把陳留城殺得雞犬不留,也有百姓朝棗祗丟石頭,棗祗盡管被砸得頭破血流,仍然一言不發。

半個時辰後,棗祗對屬下交代了最後的命令--當康鵬的大軍到陳留城下時,立即開城投降,不得抵抗。然後棗祗孤身一人回到後堂,先殺死兩名親身兒女,又殺死妻子,最後棗祗留下向康鵬認罪的遺書,自縊而死。第二天,棗祗之弟棗殛在烏巢南麵,將糧食移交給了前來接應的曹操軍,然後棗殛也自刎而死。

對於棗祗的臨陣倒戈,大大出乎康鵬的預料,過於低估曹操凝聚力的康鵬憤怒之餘,又不得不佩服棗祗的忠義,好在棗祗給曹操送去的糧食並不多,三萬石糧食,還不夠曹操軍使用半個月,何況曹操統治下的青州民間比軍中更缺糧,這三萬石糧食,最多隻能讓曹操軍多堅持十幾天,根本解決不了關鍵問題。

正如康鵬估計的那樣,曹操在接到棗祗舍命救助的三萬石的糧食後,形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逆轉,冀州大戰,兩條被康鵬壓抑多年的猛虎張遼和徐晃發威,八萬曹操軍活著逃過黃河的不到一半,加上原來留在後方的二萬軍隊,曹操隻剩下五萬多軍隊,可曹操要麵臨的,卻是董卓軍雍州軍團和冀州軍團超過三十萬軍隊的兩麵夾攻,曹操的處境之艱難與壓力之巨大,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在康鵬兵出虎牢、董崇兵臨黃河之際,曹操在東郡召開他人生中最後一次曹操軍全軍軍事會議,曹操軍所有文武幹將無一缺席,東郡官廳中人頭熙熙,但氣氛壓抑,再也沒有了往常曹操軍軍事會議時那嬉笑自若的輕鬆,每一個人臉上都清楚的寫著焦急兩個字,焦急與絕望,是曹操軍所有人心中的真實寫照。

“大王駕到。”隨著禮儀官的長吟,身著王服的曹操款款從後堂中走出,在他的身後,是曹操軍的軍師郭嘉,與曹操軍其他人不同,曹操和郭嘉臉上沒有絲毫沮喪失望的神色,反而帶著微笑,發自內心的微笑,絕非那種失望中的強作笑顏。

“諸君,今天孤召集你們,是要告訴你們一件事,打著大漢旗幟的董卓來了,他要統一天下,所以來了。”曹操坐下後,突然說了一句沒頭沒腦的話,曹操軍眾人麵麵相覷,董卓軍大兵壓境的事,青州就算聾子瞎子都知道,何況曹操軍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