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董老大遇刺的後果(下)(2 / 3)

待陳宮跪拜謝恩後,漢獻帝這才問道:“陳愛卿,事已至此,不知愛卿下一步打算怎麼辦?蔡愛卿和董愛卿該怎麼配合愛卿?”

“依陳宮所見。”在隆隆雷聲中,陳宮朗聲道:“萬歲,依臣所看,蔡邕大人被蔡姐提拔為輔政大臣,董卓手下諸人定然不服,不會服從蔡大人的命令,所以臣請蔡大人下達三條命令。”

“敢問公台,是那三條命令?”蔡邕問道。

“第一,解除戒嚴。”陳宮微笑道:“長安城現在已是下商業之,戒嚴一,民間損失與官府稅收不可估算,早一點解除戒嚴,於國於民都有好處;第二,減免稅收,董卓的農業稅是十五稅一,商業稅和工業稅也是一樣,蔡大人可借口民間疾苦,將稅額改為二十稅一,減輕百姓負擔;第三,收購糧食,眼下正是神果(土豆)收獲之時,因為雍並涼三州連年糧食豐收,糧價已然大跌,百姓收入受到影響,蔡大人下令以高於市價半成的價格收購糧食,可使百姓收入增加,保護糧食生產。”

“等等。”陳宮剛完,漢獻帝就狐疑道:“陳愛卿這三條命令完全是為了董賊鞏固民心著想,對蔡大人有什麼用?”

陳宮還沒話,眼睛一亮的蔡邕已經道:“萬歲,這正是陳大人的高明所在,因為董賊手下都不服從老臣的命令,所以這三條他們絕對不會執行,而百姓得知老臣的政策,定然對董賊手下反對老臣的人怨聲載道,可以極大的離間董賊一方與百姓之間的關係,對萬歲複政大為有利。”

“目的不光如此。”陳宮又道:“董卓手下賈詡是個聰明人,他不會考慮不到反對蔡大人政策的後果,肯定會支持蔡大人的決議,到那時候,不願蔡大人分權的法正肯定會全力反對,賈詡是軍事輔,無權幹涉民政,法正便可以據理力爭,當兩人爭執不下時,人就提議由蔡大人之女——蔡大姐以主母身份參政,仲裁賈詡與法正之間的紛爭,到那時候……”

“轟隆!”一道閃電在承露台附近炸開,巨大的雷聲中,漢獻帝的別宮又傳出一陣得意的狂笑聲。

……

第二清晨戌時正,雨過晴,蔡邕手持蓋有康王大印的任命狀,第一個趕到董卓軍官廳,以輔政大臣的名譽下達了減稅、收糧和解除戒嚴的三道命令,並明令差役張貼到長安城各街各巷,官廳的差役開始還有些猶豫,但被蔡邕以世子外公的身份威嚇之後,還是乖乖的下去執行。

不一刻,董卓軍其他文官聞信趕來,正如陳宮所料,法正在明知蔡邕的政策除了減稅有待商榷外都是要務的情況下,出於不願被蔡邕分權的心理,堅決不肯承認蔡邕的輔政大臣地位,並命令手下追回差役,揭下已經張貼的告示,並以康鵬生死未明為由,不願開放戒嚴。

蔡邕與法正爭執不休時,賈詡、許靖和華歆等人先後聞訊趕來,陳宮是最後一個到的,但問明法正和蔡邕爭執的理由後,賈詡等人不禁大感為難,蔡邕的政策確實是穩定民心著想,但法正的理由是蔡邕的身份問題,如果承認蔡邕的政策,就等於是承認蔡邕的輔政地位。

這時候,堂外忽然有差役來報——蔡文姬帶著董鵬來了,而且坐的還是康鵬的車駕,聽到這消息,賈詡心中不由大怒,隻差沒有當場作,而蔡邕和陳宮也莫名其妙,不知道蔡文姬打的是什麼算盤,最後賈詡盤算良久,還是帶著眾人將蔡文姬和董鵬迎進大廳,不過在進了大廳後,幾乎所有人都沒有現,老滑頭華歆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蔡文姬抱著董鵬大模大樣的在官廳正中坐定,蔡文姬道:“各位大人,本妃今所來,是想讓你們的少主子早日接觸民政,為他將來繼位打好基礎。”

“你相公還沒死定!”幾乎所有人都在心裏提醒蔡文姬道。

“女兒,你來了就好了。”蔡邕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對蔡文姬哭訴了自己與法正的爭執,蔡邕還沒哭訴完,蔡文姬就對法正大雌威道:“法孝直,你這是什麼意思?我父親的三條政策有那點不好?都是為國為民作想,你為什麼反對?我看你是怕我父親分你的權力,為了你的一己之私,置百姓處於水火於不顧,如果我相公醒過來知道你這麼做,你該受到什麼處罰,你自己考慮過沒有?”

“就算大王在此,法正也堅決反對。”法正耿著頭道:“眼下國家還有曹操和劉備兩大國賊未除,軍隊開銷巨大,那能隨意減稅?”其實法正也知道,董卓軍直接控製的鹽鐵貿易與出售良種利潤巨大,就算減稅也影響不大,隻是康鵬原來製定的稅率本來就很低,所以康鵬一直猶豫不決,怕減稅容易加稅難。

蔡文姬的政治能力實在不敢恭維,找不出理由反駁法正,隻得將目光轉向賈詡,但賈詡閉目不語,仿佛老僧入定。蔡文姬心中暗罵一聲,又將目光轉向父親,蔡邕會意,立即對法正道:“法大人,既然減稅需要從長計議,那其它兩條,應該可以即刻執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