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提前的決戰(3)(2 / 3)

荊州勢力最大的士族蒯家兄弟開口了,其他士族自然不會客氣,一個個出列抱拳行禮,打著法不責眾的主意,大力支持華歆的話,要求劉表不要殺華歆,而華歆早料到眾士族會怎麼,表麵不動聲色,心中卻在譏笑不已。隻有劉表幾乎氣昏過去,恨不得招呼武士一口氣把這些偽君子殺光。

“華子魚,汝按敢出此無君無父之言?”忽然間,廳中一聲大喝,馬良大步出列,手指華歆大罵道:“董賊欺君妄上,殺戮成性,地不容,汝身為漢臣,食君之祿,不思報效國家,反對國賊大力吹捧,汝可還記得張鬆、楊鬆二賊乎?倘若襄陽城破,汝就是下一個楊鬆!”馬良又轉向蒯良等人喝道:“汝等貪生怕死隻需明言,何須借華歆之口?汝等數年來對董賊多番辱罵,在黃家莊時又對董賊百般折磨,以董賊之肚量,汝等就算歸順了董賊,也將死無葬身之地!汝等明白乎?”

馬良一席話得蒯家兄弟等人滿麵羞愧,而華歆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便默默隨著眾人歸班,隻剩馬良立於堂前道:“主公,董賊雖然勢大,我軍也無可抵擋董賊之將,但董賊為求度,棄糧道采野穀為軍需,軍械也遠遠不足,實難持久,何況董賊水軍新成,遠不是我軍水軍對手。馬良建議,既然董賊缺乏攻城器械,我軍固城而守並不困難,再遣使連通與董賊有殺父之仇的江東軍,曉與厲害,許之錢糧,江東定然答應,界時江東軍順江而上,我軍水軍順江而下,夾攻尚未成型的董賊水軍,一戰可破,董賊沒了水軍,又無糧草,隻有撤退一路可走,我聯軍再乘勢追殺,定獲大勝。”

馬良的話讓劉表熱血澎湃,暗暗後悔以前對馬良任而不用,劉表大喝道:“就依軍師之言,從今日起,封閉四門,堅守待援!再有言降者,斬!”

馬良又諫道:“主公,出使江東之人,臣舉薦水軍大都督蔡瑁之弟蔡埂。”蔡埂是蔡瑁的二弟,蔡中蔡和之兄,也在水軍走供職,平時蔡家兄弟在襄陽橫行霸道,招人唾罵,又最是貪財好色,但蔡中蔡和都死在了董卓軍手中,已經結下不解之仇,康鵬為了討好老婆文鷺,更是揚言要親手宰掉蔡瑁和蔡埂,所以荊州軍眾人之中,劉表最可信任的反而是平時最不可信任的蔡家兄弟了。

劉表當然明白馬良為什麼舉薦他的二舅子,馬上點頭答應,命蔡埂多帶金玉,立即渡過還在荊州掌握中的襄江,往江東求援而去。又命黃祖與馬良二人統領城中的十萬大軍,堅守四門,不許出戰,蔡瑁統領水軍在襄陽東岸穩守水寨,等待董卓軍軍糧耗盡。

正如馬良所料,康鵬正在董卓軍為軍械不足的事愁,與吳班部隊會師後,董卓軍雖有十萬人馬,但僅有魏延從永安帶來的二十輛投石車和三百張腳張弓箭,自然遠遠不足攻下城堅牆厚的襄陽城。但更讓康鵬頭疼還是另一件事,來也可笑,董卓軍的十萬大軍中,光騎兵就占了七萬,水軍又占兩萬,僅有一萬可以攻城池的飛熊軍,即使把水軍轉為6軍,也不過三萬之數,在冷兵器時代,想要攻破城池,起碼要有守軍一倍的兵力,就算董卓軍的士兵戰鬥力遠強過普通士兵,但至少也有相等的兵力,要攻破有十萬守軍的襄陽,三萬步兵當然不夠。

氣鬼康鵬自然舍不得拿寶貴的西涼鐵騎去堅城下消耗,思來想去,康鵬最終還是隻能打誘使荊州軍出城野戰的主意,“來人啊,替本相休書一封,約劉表與我軍決戰。”康鵬叫道。

約戰書很快被董卓軍使者送進襄陽城,劉表本想斬使以示守城決心,馬良卻勸住他,在他耳邊低聲道:“主公,乘這個機會拖延時間。”劉表恍然大悟,忙對董卓軍使者道:“既然如此,我軍明日在襄陽南門決戰,隻是希望董太師不要臨陣逃脫。”

董卓軍的使者大喜:“既如此,人定將刺史之言回稟太師,我軍明日與貴軍決一死戰。”劉表又使人以酒肉招待董卓軍使者,親送出城。

消息帶回來後,康鵬不但不高興,反而起了疑心,康鵬原本對這個主意沒抱多大信心,董卓軍野戰之強悍下聞名,如果劉表再三猶豫,在使者撩撥下答應,那康鵬還相信劉表決戰的決心,現在劉表一口答應,那中間肯定有名堂。

“劉表兒,雕蟲技,也敢班門弄斧?”康鵬忽然大笑,眾人忙問其故,康鵬大笑道:“我軍目前最弱的便是水軍,荊州答應與我軍決戰,定是誘使我軍將注意力放到6地,而他的水軍盡出,殺我軍水軍的措手不及。”康鵬的分析也不無道理,眾人盡皆拜服,“太師神機妙算,鬼神莫及。”

當下,康鵬命馬率三萬鐵騎到自家水寨旁埋伏,自率一軍五更造飯,明即至襄陽南門布陣,單等荊州軍出戰,不料襄陽城上偃旗息鼓,不見半個人影,康鵬用單筒望遠鏡細看,見城上雖然靜悄悄的,但城垛後不時有人影閃動,還可看到城中諸般防禦物資堆積如山,顯然城中殺機遍布,而水軍大寨那邊也不見半點動靜,康鵬心中狐疑,使人上前叫問,城中還是不見回音,從明等到傍晚,城中始終不見出動一兵一卒,康鵬隻得收兵回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