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也覺得有道理,回書與董太師,言明自己有要事在身,希望能在打下荊州後再與董太師會麵,董太師宰相肚裏能撐船,自然也明白大事為重,不會與孫堅計較,立即回信表示願意等未來親家半個月。孫堅大喜,馬上加緊攻打樊城,而且由原來的圍三篋變成四麵合圍,想一舉攻破樊城。可孫堅沒想到的事生了,樊城百姓中忽然出現一條謠言,是孫堅軍攻破樊城後,就要屠殺全城百姓,為九江被荊州軍突襲的孫堅軍報仇,連孫堅軍先殺那條街道都有鼻子有眼睛。謠言傳開,樊城百姓又看到孫堅連日攻打城池,又四麵合圍堵塞百姓逃生道路,不敢再躲在家中,紛紛走上城頭協助荊州軍守城,表現之勇敢甚至過荊州士兵,弄得黃祖和馬良直納悶,但二人也來不及追究這條謠言的出處了,隻是大肆組織百姓上城防守,這麼一來,樊城本就兵多糧足,城防完善,百姓又效死命,孫堅軍連續十幾的攻城均告失敗。
董太師許給孫堅的時間已到,可樊城仍然巍然不動,孫堅也抽不出身去見董太師,但董太師的書信是一一催,言詞漸露不滿,孫堅無奈,隻得回信給董太師,表示自己即刻動身去會見他,樊城等會麵之後再作處置。董太師得信大喜,立即表示自己在永安掃榻相迎,等未來的親家去商談婚事。
漢初平四年八月十一,洛陽,大漢禮節繁多但又冷冷清清的早朝上,大黃門馮斌忽然向漢獻帝進諫,“臣啟陛下,荊州刺史劉表與九江太守孫堅交戰日舊,荊襄百姓生靈塗炭,烽煙迭起,民不聊生。臣請陛下遣一二德高望重的老臣前往調和,還荊襄百姓安寧,劉表與孫堅也必會對陛下感恩戴德,下百姓民心也會盡歸顏。”
大馮太監狗嘴裏難得吐出象牙來,馬日鄲、朱攜和董承等一幹老臣驚奇之餘,自然附議,一起向漢獻帝進諫,伏完和蔡邕更是自告奮勇要去調停戰爭,有馮太監兄弟在旁邊煽風點火,再加上漢獻帝一直對他那個醜姐夫送的光武宮草圖念念不忘,也希望調停孫劉大戰後可以從他們手裏撈到一筆感謝費來修宮殿,即命侍郎蔡邕與車騎將軍伏完為使,前往荊州調停孫劉大戰。
從洛陽到荊州路途遙遠,伏蔡二人就算日夜兼程,起碼也要近一個月時間才能趕到荊州,無奈孫堅在董太師的再三催促下同意去與太師見麵,就給伏蔡二人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但孫堅與董太師見麵地點的問題上,孫堅的謀士們又有疑問,張昭、張紘和周瑜都反對孫堅到董太師的地盤去商議,都董太師的人品實在不怎麼樣,孫堅身為主帥,一旦被董太師扣押,那孫堅軍就要群龍無了。孫堅開始還不聽,認為親家不會把自己怎麼樣,無奈張昭、張紘和程普等人磕頭泣血,再三勸阻,孫堅的決心也難免動搖,回信董太師,是自己軍務繁忙,不敢太過遠離戰場,希望董太師理解並約到中立地麥城會麵。
接到孫堅的回信,康鵬連眼皮都不眨一下,馬上回信表示同意在麥城會麵的請求,賈詡和龐統同樣也不相信孫堅,也是勸康鵬慎重考慮。康鵬搖頭道:“為了給蔡邕和伏完爭取時間,也為了我們的戰略計劃不被破壞,本相不得不答應孫堅的條件。再了,麥城現在名譽是劉表的地盤,但士兵都被抽去支援樊城,是一塊中立地,本相去也不會有危險。”
賈詡和龐統再三相勸,可康鵬決心已定,賈詡和龐統二人無奈,隻得勸康鵬除了帶上親兵外,再帶龐德與五百鐵騎,以防萬一,康鵬也是貪生怕死之輩,當然點頭答應。
康鵬剛給孫堅回信,約定了見麵三後在麥城見麵後,親兵來報,“啟稟太師,喬無雪和喬無霜姑娘在門外求見。”康鵬一陣頭疼,該來的還是來了,終於到了解決喬家姐妹問題的時候了。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章,《孫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