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謀士伊籍更是從軍事角度分析道:“那董賊與九江孫堅是姻親關係,倘若他順利獲得益州,必然要南下與孫堅聯合,共圖中原,而我軍正攔在其中,董賊那還能放過我們?”
傅巽、韓嵩和婁圭等荊州文臣,範滂、孔昱和範康等江夏八俊——也就是最恨董老大的士林士族了,十幾人一起湧上,紛紛痛訴董老大的殘暴,咒罵董老大應該千刀萬剮,一致要求劉表救劉焉。一向與他們吹胡子瞪眼睛的蔡瑁倒樂了,心董卓的人緣還真夠好,簡直比我在襄陽的名聲還好。
鄭度乘機道:“不瞞劉刺史,我主公撤到南中之時,將益州糧草一掃而空,董賊既無地補給,還得擔負川中百姓的過冬糧食,再強的兵力也一籌莫展,活活耗死在益州難民此起彼伏的起義中,刺史隻需奮起一軍,董賊彈指可破,那時候,刺史就是我大漢中興的頭號功臣了。”
劉表聞言又驚又喜,追問其故,鄭度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劉表頓時扼掌大笑,慶幸上給自己的好機會,蒯良、蒯越等士林雖然覺得劉焉太過心狠手辣,連累數百萬無辜的益州百姓,但也明白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也就不再去管那些平民百姓的死活了。
“很好,立即回稟你家主公,我……”欣喜若狂的劉表正要答應劉焉結盟的要求,黃祖卻又道:“主公,既然如此,臣下覺得是可以和劉益州結盟共抗董賊,可是劉益州他還剩多少兵?還能配合我們多少?這些我們都要商量清楚再。”
經黃祖一提醒,劉表這才回過味來,是啊?他劉焉還能有多少人馬?他又如何出戰?別不是想讓我的大軍去當替死鬼,他劉焉等我和董賊拚得兩敗俱傷再出來揀便宜吧?還有,劉焉正在山窮水盡的時候,自己應該獅子大張口提高條件啊。當下劉表盤算一定,收回立即與劉焉結盟的打算,奸詐道:“鄭大人,黃將軍問的,正是本公想問的,你還是先與劉焉商量一下,看他將如何配合本公的行動,本公再作決定。”
黃祖確實是為了劉表的利益作想,劉表的要求也無可厚非,蒯良等荊州謀士仔細一琢磨,也覺得還是拖一段時間比較好,一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消耗董卓軍的後勤力量,二是可以為荊州爭取最大的利益,更有些心眼靈活的荊州謀士甚至盤算如果能讓劉焉與董卓拚得兩敗俱傷,那不定荊州就可以吞並益州了,就沒有一個人出來反對。鄭度無奈,隻得答應劉表,派人去聯係劉焉商量新的條件。
時間這麼一擔擱,倒便宜了遠在益州的康鵬,董卓軍在荊州的暗月組與燕子組力量雖然比較單薄,可也在幾個關鍵人物的府中、後堂或者臥室埋伏得有眼線,不到兩時間,康鵬的間諜便把事情摸到了個七七八八,早有訓練好的信鴿直飛漢中,又從漢中將消息轉到康鵬手裏。
六後,正在為糧草匱乏頭疼的康鵬收到消息,大驚之下連忙找來賈詡與魯肅,把情報傳視二人。康鵬緊張道:“怎麼辦?荊州士林恨我軍入骨,他們在荊州高層中影響力巨大,劉表暫時沒答應隻是想與趁火打劫從劉焉身上多敲些油水,出兵看來隻是遲早的事,劉焉去了南中,鐵定要向南蠻求援,而我軍糧草軍需都已耗盡,倘若兩路一同來襲,我軍如何能抵擋啊?”
賈詡深鎖眉頭,這事情的確棘手,董卓軍的補給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後勤運輸又受道路限製,如果兩路來襲,那董卓軍就要在內有百萬災民、無糧無草的情況應戰,就是兵將也打不贏啊。
康鵬期盼著賈詡的妙計,可賈詡也束手無策,倒是魯肅聚精會神的盯著情報,嘴裏還喃喃道:“永安是荊州的心腹大患,劉表不得不答應啊。如果,如果……”魯肅忽然抬頭道:“太師,我有一計,或可解決這一路的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