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人口爭鬥戰(上)(2 / 2)

“遵命!”

曹操仰長歎,董卓,你是比吾看得長遠啊!

……

其實袁紹有機會比曹操更早拿下河內的,在長安的時候,康鵬就有意讓袁紹信使先行,按康鵬的計算,袁紹應該在初平二年十二月上旬就接到神種已在王匡手中的消息,有足夠的時間組織軍隊南下,與曹操軍在河內‘會師’。

可康鵬沒想到的是,袁紹的憂柔寡斷的竟然遠在他估計之上,田豐的消息到達鄴城之時,審配、辛評和許攸等人也曾勸袁紹輕騎去劫河內城,可袁紹思前想後,竟然以河內遠離鄴城為由,害怕輕騎孤軍深入,有斷絕後援的危險,不肯進兵,錯失先機。不過卻變相的讓康鵬的美夢破滅,也算是塞翁失馬了。

可當田豐、沮授等人回到鄴城之後,倆人都捶胸頓足的大叫可惜,袁紹也不知是被二人打動,還是聽當年偷新娘子之事害他屁股上掉了半斤肉的曹操居然搶先拿下河內城,竟然不顧眾謀士之勸阻,要領兵去取河內。雖然田豐、審配等人都勸袁紹現在動兵為時已晚,與曹操交戰隻能白白便宜了隔岸觀火的董賊,可袁紹死活不聽,仗著祖上四世三公,看不到自己的軍隊已經在靠桑葚充饑,領兵八萬,經朝歌過牧野直取河內。

袁紹的動向早有探馬報知曹操,曹操與郭嘉、程昱商議之後,盡移河內青壯男女,於初平三年正月十三主動撤過黃河,返回陳留老家。初平三年正月十八,袁紹軍終於抵達河內,可那時候的河內城,已是一座隻剩不足十萬老弱病殘的空城。

滿目瘡夷又空空蕩蕩的河內城中,袁紹重重揮動馬鞭,大吼道:“曹阿瞞,安敢如此!”袁紹越想越不解氣,“傳令下去,把這河內城給我燒了,曹阿瞞不要,我也不要!”

田豐急諫道:“主公,切不可如此,河內百姓都是被曹操脅迫而去,步行必然緩慢,就算渡過黃河也所行不遠,我軍輕騎追之,應能輕易追上。”

逢紀是田豐的死對頭,聽田豐這麼一,馬上也諫道:“主公,曹操奸詐,撤離之時必在路上設下埋伏,我軍倘若輕敵冒進,必中伏也。”

聽到埋伏二字,袁紹馬上想起當年中伏被董卓軍包圍的情景,頓時身上打了個哆嗦,這時許攸諫道:“主公,離河內不遠便是洛陽,洛陽那裏也有祥瑞神種,況且洛陽那裏無甚能征善戰之軍,主公何不舍難取易?”

辛評也讚同許攸的意見,“主公,我軍開進洛陽,既可獲得祥瑞神種,又可乘勢迎取子返回鄴城,挾子以令諸侯,占下之道義。況且洛陽人口眾多,我軍可遷移部分百姓到鄴城,以補充冀州在戰亂中損失的人口。”

如果是隻有一個謀士給袁紹獻策,那袁紹不定還會聽他的,可眾多謀士七嘴八舌意見不一,袁紹好謀無斷的毛病就又作了。袁紹心中盤算,倘若將皇帝迎回鄴城,隻怕以後事事都要請奏,太過麻煩,不如就在鄴城做個言出不二的諸侯好。

思前想後大概一兩個時辰,袁紹還是沒有做出決斷,好在他的謀士都知道他的脾氣,也沒人去催促他,隻是不停的給他分析當今下大勢,采取那種步驟會有什麼後果。袁紹想了半,還是勉強道:“諸君,洛陽乃是皇室所在之地,我軍倘若冒然進犯,必如董賊一般,被下共討之,進兵洛陽之事,還是從長計議的好。這樣好了,今大軍先駐紮在河內城中,我詳細考慮後再決定大軍動向。”

許攸、辛評和田豐等人個個苦笑,主公這個瞻前顧後的毛病——真是害死人啊!

~~~~~~~~~~~~~~~~~~~~~~~~~~~~~~~~~~~~~~~~~~~~~~~~~~~~~~~~~~~~~~~~~~~~~~~~~~~~~~~~~~~~~~~~~~~~

這麼晚才更新,字數也少了些,不好意思啊,實在太困了,這段時間比較忙,更新一般都是在夜裏,請書友們理解。

關於前幾章康鵬情報部門的問題,老狼解釋一下,請大家想想,如果你們是康鵬,你們會不會把關鍵的情報部交給最忠誠、也最可靠的人?在康鵬的手下,那個角色最適合擔任這個職位?猜到就明白為什麼趙雲和賈詡的談話為什麼會跑到康鵬手裏了。至於監視蔡文姬,康鵬既然已經知道安陽公主母子被虐待,他還能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