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伏完和蔡邕一行人送走後,徐榮立即返回關上,取一張寸長紙條與一支鵝毛筆,寫下一行字,“十一月初十,曹操軍郭嘉、棗祗,朝廷伏完、蔡邕經過潼關,燕子順利上車。”又將紙條栓在信鴿腳上放出,雪白的信鴿展翅飛向藍,不時便消失在長安方向。
伏完和蔡邕從潼關到長安的路上就舒服得多了,四輪馬車平穩舒適讓他們少受顛簸之苦,路上經過的官府和驛站又聽是董太師的嶽父嶽母大人經過,那有不把馬屁大拍特拍之理,每到一地,都有上好房屋打掃幹淨給他們安歇,好酒美食流水般送到房中,沿途官員親自接送,比之洛陽到潼關之間那段路程,簡直是壤之別。
伏完和蔡邕都不是太過追求享受的人,讓他們目瞪口呆的是雍州百姓的生活變化,他們以前都到過雍州,知道雍州的情況,以前的雍州,土地大都貧瘠,百姓衣不遮體,食不裹腹,所謂的士族大家也隻能算洛陽的戶,根本上不了台麵。可現在情況完全顛倒過來,到處可以看到新建的水利設施,灌溉田地,雍州的百姓臉上雖然不上滿麵紅光,卻再沒有以前那種菜色,大部分百姓身上都有一件半新不舊衣服,那些士族商賈就不得了了,一個個穿金戴玉,全身綾羅綢緞,出行所乘的馬車豪華奢侈,舉手投足之間露出一股子暴戶的味道。伏完和蔡邕向前來拜見他們的士林學子一打聽,才知道他們的女婿自返回長安之後,對士林一下子轉了性,不但不沒收士族土地,反而幫助士族尋找佃農耕種,仗著手裏錢多,又高價收購士族手中的糧食,派出軍隊圍剿盜賊,士農工商並重,短短一年時間,雍州的經濟情況已經明顯好轉。伏完和蔡邕驚歎之餘,心中隱隱生出一個念頭,董卓去年退出洛陽,是被逼退出還是想拋開朝廷和洛陽人口的包袱?還是有其他原因?
到達渭南的時候,驛站給蔡邕夫妻送來喜信,他們的女兒蔡文姬已經在三前給他們生了一個外孫,取名董鵬,董太師無比歡喜,親口許諾要把董鵬立為嫡子——也就是董卓軍的少主子,蔡邕夫妻也跟著水漲船高,渭南縣令幹脆是跪著接待蔡邕夫妻的,讓伏完的老婆很是嫉妒了一番。血濃於水,蔡邕夫妻再怎麼恨董卓,但著實還是掛念外孫,也不在渭南休息過夜了,連夜趕路,日夜兼程隻想早一點見到外孫。
十一月二十八,伏完和蔡邕一行人終於到達長安,康鵬親自帶著伏玉、司馬懿和董老大的兩個兄弟到長安城外十裏長亭迎接,康鵬也真拉得下臉,迎上去對著年齡比他還要幾歲的伏完和蔡邕下跪道:“婿見過倆位嶽父大人,倆位嶽母大人。”
伏完重重哼一聲,扭頭去看別處,蔡邕仿佛沒聽見,低頭不語,隻是老臉通紅,他們的老婆也不好意思上去攙他,場麵一時冷場。
“我隻是外表老,我隻有十八歲,我一定要讓他們承認我是他們的女婿。”康鵬在心裏反複對自己這句話,跪在那裏就是賴著不起來。這時候,伏玉已經痛哭著撲到母親懷裏,“娘,女兒好想你。”
“我苦命的女兒啊,娘也想你。”伏玉的母親臉上也是老淚縱橫,撫摩著伏玉的頭哭道:“女兒,你瘦多了,你一定吃了很多苦吧。”
康鵬跪在那裏心中暗罵,老太婆你什麼意思?受苦?我是不給你女兒吃飽還是不給你女兒穿暖?除了有幾次我硬把她拉上床,什麼時候虧待過她?還好伏玉沒有冤枉康鵬,伏玉看了康鵬一眼,低聲道:“娘,他對我很好,從不打我罵我,我隻是想你,還有想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