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消融,枯枝吐芽,寒冷的冬終於過去,溫暖的春悄悄來臨,幾場春雨下來,幹旱已久的北方旱情得到緩解,灰黃的大地上露出點點綠色,早開的花兒將大地裝點得格外美麗。田間地頭到處是忙碌的農人,開荒播種,為新的一年做準備。
康鵬鬆了一口氣,董卓軍的糧倉幾乎已經見底了,如果春再來晚一些,他真不知道還能拿什麼出來養活那麼多跟隨他來長安的百姓。而董卓軍今年的要任務,就是大力生產糧食,為將來的軍事行動打下物質基礎。
這的早會上,康鵬出一連串命令:“集中所有青壯年開墾荒地,能開多少開多少,越多越好。各地官府開設獎勵,鼓勵百姓多開荒地,費用全部由我軍支出。”
“命令士兵暫時停止訓練,輪流到田間協助百姓耕種,閑暇時到山裏打獵,盡量收集食物。軍中也開設獎勵,激勵士兵工作。”
“讓老弱百姓到野地采集野菜野果,用本相教他們的方法種植蘑菇,糧食節約一點是一點。”
“引水到冬所挖的池塘,以防旱,放入魚苗,夏之前,不許任何人捕撈。”
“不管軍屯民屯,駐地一律要養殖雞、豬、牛、羊……”
“……”
人多力量大,長安本地百姓、逃難而來的災民遠董卓軍上下一心努力之下,不到一個月時間,雍並兩州所有的田地全部種上糧食、棉花和麻,並且又新開荒地一百五十多萬畝,也都種上糧食蔬菜。康鵬更是親自帶著棗祗和一批老農下到田間,指導百姓種植土豆與辣椒、南瓜,玉米則要到四月才能播種。好在康鵬在現代時是農轉非到城市的,對農活毫不陌生,教起人來得心應手,這些農作物又極易耕種,很快,數十噸現代良種除了留少許以防萬一之外,全部心種下,並派軍隊專門看守。
除了種植糧食,康鵬也極其注意畜牧養殖,這個時代雖然沒有高產蛋雞和激素催長豬肉,但建幾百個近現代化的養殖場對財大氣粗的董卓軍來還是輕而易舉的,加上冬時百姓們搶修的數百個蓄水庫防旱養魚,再用一些現代養殖手段,比如限製畜牧活動,用動物糞便喂魚搞循環養殖什麼的,牲畜產量還是要比散養高得多。康鵬還出高價從匈奴人那邊請來幾十個獸醫,以防止出現動物瘟疫。
春耕生產從二月一直忙到四月,隻要把玉米種上,今年的搶播搶種就可以結束了,象栽種土豆南瓜等新植物一樣,康鵬仍然是親自帶著棗祗和一批老農去示範播種。康鵬將玉米種按一定距離撒下之後,又指揮百姓翻土蓋上,“看到了嗎,就這麼簡單,神米出芽後勤上肥,勤除雜草,到了七、八月份,每畝地就可以收獲上千斤了。就算年景不好,也能收上七、八百斤。”康鵬產量時打了折扣,怕到時候產量太低有損自己的顏麵。其實康鵬知道這些種子都是高產良種,如果有化肥,一畝地產出一千五、六百斤毫不奇怪,雖然這個時代沒有化肥,但畝產上千斤應該非常容易。
老農們個個將信將疑,他們都是來自各地的種田能手,種了幾十年的田,經驗不可謂不豐富,可他們以前種的糧食畝產最高從來沒過四百斤,畝產千斤——可能嗎?但疑惑歸疑惑,他們還是帶著百姓依法播種玉米去了。
康鵬看出他們的疑惑,可也不解釋,隻是對他們微微一笑,成竹在胸。這時康鵬注意到棗祗在一邊悶悶不樂,就象有什麼心事,康鵬歎了口氣,過去拍拍他的肩膀,“棗先生,在想什麼呢?”
棗祗一驚,剛想話,康鵬搶先問道:“先生得到孟德的消息了?想回陳留了?”
棗祗低頭,輕聲道:“祗十前就知道主公下落,請太師恩準棗祗回去。”
康鵬沉默,慢慢轉過身去,背手看著空的浮雲,良久才道:“本相對先生如此重用,高官厚祿無一不足,難道還不能讓先生忘卻舊主?”
棗祗‘撲通’給康鵬跪下,哽咽道:“太師待棗祗恩重如山,奈何曹公對棗祗卻有知遇之恩,提攜之德,棗祗時刻不敢忘卻,求太師看在棗祗半年多來幫助太師屯田的這點微功上,放棗祗走吧。”言罷,棗祗淚如泉湧,放聲大哭。
那邊的百姓見棗祗大哭,不禁大為奇怪,都放下手中農活圍過來。康鵬沉思良久,再三權衡之後,輕聲道:“先生請起,明日本相在家中設宴,再率全軍為先生送行。”
棗祗大喜,正要出言推辭,康鵬揮手製止道:“先生不要推辭,就這麼決定了。”
康鵬要放棗祗回曹操那裏的事很快傳遍長安城,百姓們都大為惋惜,棗祗平時帶領他們組織屯田,興修水利,養殖畜牧,極得百姓愛戴,如今棗祗要走,百姓既為之惋惜,也佩服棗祗的忠義,更欽佩董太師的言而有信——這也是康鵬要的效果了。
惋惜的不止百姓們,與棗祗關係甚好的司馬朗更是急匆匆連夜去找康鵬,司馬朗剛到康鵬的書房,卻現賈詡與李儒也在康鵬書房中,行禮之後,司馬朗立即問道:“太師,你為何要放棗先生走?別的暫時不,棗先生精於農務內政,若曹操也用棗先生主管屯田,假以時日,必成我軍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