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曾拿法國的行動者與德國的思想家們相比。他說,就破壞和嚴峻後果而言,羅伯斯庇爾可以和康德相匹敵;就意誌的狂放和抱負的遠大,拿破侖可以和費希特並肩;而就全麵的繼承人類的精神事業,充分表述十八十九世紀之交的根本變化,沒有一個法國人可以和黑格爾同日而語。
恩格斯也曾經說過;黑格爾“不僅是一個富於創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一個領域中都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喬治·威廉·弗裏德裏希·黑格爾(Georg Wil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代表,客觀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近代歐洲最著名的辯證法大師。他在人類哲學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在他那裏,形成了西方哲學史上最為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體係,在這個體係中包含著至今還讓人驚奇不已的豐富思想,它們如璀璨的寶珠在人類思想的寶庫中放出奪目的光采,讓後人在它麵前讚歎不已。黑格爾一生中著作等身,在知識領域中,黑格爾可以說是一個巍然屹立的巨人。
有一位思想家羅森克朗茨說過這樣一句話:“一位哲學家的曆史就是他的思想曆史,他的體係發生形成的曆史。”用這句話來形容黑格爾的一生非常恰當。黑格爾同其他哲學家相比,屬於大器晚成那一類,他足足用了15年時間攀登哲學的高峰,隨後他的哲學便超過了謝林哲學,浩浩蕩蕩一瀉千裏,在哲學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曾有人這樣評價黑格爾的一生:“黑格爾的生平是死板枯燥的,幾乎沒有什麼能引起人們興趣的外部事件”,“與曆史上其他著名哲學家比起來,黑格爾的生平可以說是最平凡的”。事實果真如此嗎?本書依據地點的變遷來分期敘說黑格爾的生平,其中自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