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末日審判—狼王 【完結大感言】VS【新書發布】(1 / 2)

曆經整整一年的《思維空洞》今天終於要宣布完結了,其實早在兩個月之前,正文就已經寫完了,雖然故事結束了,但是裏麵人物並沒有結束,反而伴隨著最後的結局變得愈發令人著迷。

從《精神碎片》開始,梁哲一路走來,經曆了病痛和心理疾病,家人離去,愛人死去各種各樣的折磨,在碎片的結尾,梁哲瘋了,其實,這應該就是他最後的歸宿,一個好的心理醫生,一個極其優秀的心理醫生,最後的歸宿一般都是淪為精神病患者或者重症心理疾病患者。

然而,梁哲還有很多放不下的事情。

除了他自己之外,沒有人能夠分清他眼前看到的東西,他聽到的聲音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所以,他瘋了。

但是,瘋了就代表他陷入了虛幻世界嗎?還是進入了另外一個更加真實的世界?

很多事情,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就是我們自己有時候也沒法分辨到底何時是虛幻,何時是真實一樣。

而人生的奇妙之處也正在這裏。

《思維空洞》延續了精神碎片的故事結尾,以趙直為開頭講述了一個精神病院的故事。

在這個精神病院裏麵,有著太多的血腥,暴力,欲望,虛偽,陰冷,狡詐,惡毒,有著許許多多人性的惡——這些惡便是精神病院中最獨特的東西,也是整個故事的根基。

毫無疑問,空洞是一部人性之惡的大合集。

在百川寫這本書之初,就一直盤旋在人性的惡念當中,也曾數個夜晚輾轉反側,思考著惡念的由來和歸宿,思考人性為什麼會如此之惡,但是思考到最後,除了讓自己的頭無比之疼,讓自己的失眠越來越嚴重之外,沒有其他的結果。

但是,在空洞寫到中間段的時候,百川忽然發現,其實精神病院中的惡並不是貫穿始終的存在,反而,它裏麵殘存著的善才是。

這個善有很多層含義,它是可愛,是單純,是執著,是堅毅,是勇敢,是果斷,是友情的幫助,是愛情的欣賞。

善跟惡雖然是對立麵,但兩者卻截然不同,善有萬千種,最後總會歸為一種,那就是好意和愛意,而惡的根本雖然隻有一種,但可以衍生出無數種不好的東西。

惡意讓人恐懼,善意讓人美好。

空洞越寫到最後,百川越是發現,善在一群惡當中所展現出的強大的魅力,就好像荒漠中的一點綠色,就好像冰原上的一點紅火,它是唯一的正義,是打敗所有惡念,是完善所有人格,是治好所有疾病的根本。

在空洞的中後段,精神病院陷入了一片殺戮的癲狂之中,性和暴力主宰了一切,在裏麵,沒有哪一個女人是純真的,沒有哪一個男人手上不沾滿鮮血,想要生存,必須做出抉擇,而抉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其實,一切都是被逼的。

惡念是被逼出來的,但是善念卻並未消失,它隻是靜靜地潛伏著,等待著機會的來臨。

在空洞臨近結尾,殺戮到達了最高峰,血流成河,天災人禍。

截至到此,人逐漸變為動物,開始以動物形態主宰自己的生命,因為隻有化為動物,才能徹底地拋下道德的枷鎖,徹底放空自我和超我,以小我的形式去達成自己生存的目的。

按照正統的心理學人格發展論,人的成長階段,或者說是頓悟模式,應該是,小我,自我,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