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結語:大徹大悟,超凡入聖(1 / 3)

幸福就是從悲劇中找到喜劇。

人,不僅要活著,而且還希望活好。怎樣才能活好?在苦無處不在的今天,客觀地說,就隻有唯一的辦法——從悲劇中找到喜劇!

凡是得道的人,凡是開悟的人,凡是活得瀟灑的人,都是能從悲劇中找到喜劇的人。從周文王、孔子、老子、莊子到司馬遷,從佛陀、耶酥、慧能到聖雄甘地,從尼采、貝多芬、海倫?凱勒到史蒂芬?霍金,都莫不如此。

由於人類的智慧還十分有限,所以從有人類以來,悲劇總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悲劇是這個社會的常態,是一種普遍現象,是智力的底層麵表現。

人類的發展,人的了不起,就在於能承認悲劇,接受悲劇,並從悲劇中去尋找生命的喜劇。世上所有的成就,都因悲劇而生。

世界隻有一個辯證法,一切喜劇都隻可能從悲劇中誕生。

孟子說: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裏釋放後被舉用為相,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百裏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個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這一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後才被人了解。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人類社會的一切卓越,幾乎都在悲劇之中生長的。當然,人,比悲劇更偉大。卓越的人決不會停留在悲劇中,不會在悲劇中無奈,而總是表現出消解悲劇的方向力和穿透力。這就是人的了不起,這就是智慧的最高表現。

如你要責怪你的朋友,這是個悲劇。那麼,你作為一個智者,一個開悟者,你唯一要做的是從責怪你朋友中找到那喜劇。你之所以要責怪他,是因為他可能做了對不起你的事,可能做了你不習慣的事,總之,他的一切不對,都是相對於你發生的,若沒有你,他的行為是無所謂好壞的,你隻是一個參照者,隻是一個評判的依據。

朋友為什麼要傷害你或令你不快樂,或許是他的惡習在他身上作怪或許是你自己有問題。但不管是誰有問題,總之,一旦責怪意念發生,一個悲劇就已產生;一個責怪執行,一個悲劇就在擴散;一個責怪讓周圍的人都知道了,那麼,這個悲劇就更為惡劣了。

隻有沒有開悟的人,才會讓悲劇發生;因為他是活在悲劇之中,每天、每年都活在悲劇之中。幾年來、幾十年來,他養成了一種悲劇的言行,養成了一種製造悲劇的言行,養成了一種製造悲劇的習慣。他有癮,他不由自主地製造了一個又一個悲劇。

正因為沒有開悟,所以,他隻活在辯證法的一端,他沒有吃透什麼是智慧,什麼是辯證法,他隻停留在一端,他沒有想到要去另一端,沒有想到事物的背麵,事物的另一麵。

隻有開悟的人,才深深知道,一切偉大,一切成就,都深深隱藏在那個另一麵,都深藏在那個悲劇的背後,都深藏在那個責怪的後麵。我們隻要跨過那個悲劇,走向對立麵,我們就一定能找到那個喜劇,就一定能找到深藏在沙子裏的珍珠。所以,當你升起那個那個責怪時,升起那個憤怒時,就應該立即想起那個對立麵。

我們看到天上有烏雲,那是悲劇。此時你應繼續看,世界是一個動態的運作,你仰望天空,很快就會發現,烏雲很快有可能飄走,烏雲一走,陽光又會再現。就算烏雲一時半會不走,你也要想到,烏雲隻是一個過客,隻是一個客人,他來了,就一定會走的。隻有天空和陽光,才是主人,主人遲早會歸位的。想到了這一點,那麼,你就從烏雲之中找到了喜劇。

你現在處境不好,這是一個悲劇。此時你應當繼續向前尋找,不要停留,你應該找到那個對立麵。我們都埋怨自己的成功條件不夠,沒有博士學位,沒有資金,沒有一流的漂亮或瀟灑,我們彷佛一無是處,這是悲劇。但這是平凡的常態,是沒有開悟的人都會如此尋找的原因。而開悟的人,他不隻停留在此處,他還將繼續尋找,繼續在荊棘中尋找玫瑰,在不同的地點找,在任何方向找,不久,他一定會找到玫瑰的,一定會找到驚喜的。隻要想找到玫瑰,他就一定會找到。找到了玫瑰,也就找到了喜劇。

當別人提出要求的,你總是習慣性地拒絕,這是悲劇。此時,我們要清楚,隻有平凡的人才停留在此時此地,此情此景,而開悟的人則決不會在此負麵的有毒的室內安穩地躺著睡大覺,他一定會向另一麵去尋找,他會找到那個為什麼的根,他會找到那個小我那個殘缺的我,他會揪出那個醜陋的靈魂,會將之拋之於陽光下,他會升起一股正義和正氣,他會十分鄙視那個小我,如此一來,他就在自省自醒中走向了事物的另一麵,此時,他就開花了,就找到了那個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