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藐視困境,堅強地麵對一切(3)(1 / 3)

你想知道通往一事無成的捷徑嗎?向壓力低頭,慌慌張張逃跑,不冒任何風險,把勇氣拋掉,換上謹小慎微,時時作最壞的打算……

真的,擔心風險是通往一事無成的捷徑。因為人生就是風險,我們沒有必要學會遇到風險就逃跑,要樂觀地麵對它。凡事作最壞的打算,你十拿九穩會得到最壞的結果;凡事作最好的打算,你十之八九會如願。

在自己的強項上努力

那些在自己的強項上努力的人,即使犯了錯誤,也不大可能被壓力壓垮。橄欖球員羅術?斯道巴赫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在他為達拉斯牛仔隊效力時,有人問他傳出一個球之後球被對方隊員截住時他會作何反應,他回答說:“我扔出一個球之後,迫不及待地再拿到那個球,迫不及待地再扔。”

“又被對方截住怎麼辦?”那人反問。

“那就更迫不及待地再扔。”斯道巴赫回答說。

因為斯道巴赫球技出色,他對逆境的反應不是被壓倒,而是有繼續打下去的強烈願望。在自己的強項上努力的人都會有這種反應。

從超負荷的道路上脫身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就像一個站在自己的田地中央的農民。這個農民說:“我用不著出去幹活,我被活包圍了。”我們把越來越多的任務包攬在自己身上,最後無法把這些事情辦好,於是,壓力就產生了。

有時我們要暫停承接任務,從超負荷中脫身。如果你是那種喜歡嚐試新事物和包攬一切的人,你要每過一段時間就停下來,提醒自己不可能既無所不幹,又要把最重要的事情處理好。拋棄無足輕重的事情,做最重要的工作,可以大大減少你的工作壓力。而在做重要工作的時候,你也應該切記,不要用自己的健康為獲取成功的代價,任何成就都不足以彌補這種犧牲,或由此而來的壓力。

勇敢地麵對疾病

健康的身體的確十分重要,沒有人希望自己生病。但天有不測風雲,也許正當一個人充滿信心地麵對生活的時候,卻遭受了疾病的打擊。悲觀、失望乃至絕望隨之而來,我們沒有權利責備他麵對疾病的表現,或許袁和的故事,會給他以啟發,給他以更多的勇氣。

袁和是一位來自上海的姑娘,為了能出國深造,她一邊在街道工廠裏靠糊紙盒賺錢,一邊學習英語。她憑著頑強的毅力,通過了托福考試,被馬薩諸塞州蒙特?荷裏亞女子學院錄取。但是她剛到美國才兩個月,就被醫生診斷為得了癌症,且癌細胞已經轉移。但是這位柔弱纖細的中國女孩兒,沒有被死亡與不幸嚇倒。她說,我還想讀書,我要拿到碩士學位,這是我到這裏來的目的。按照經驗,她隻能再活半年,想要得到碩士學位,簡直是一種美麗的幻想。袁和是清楚這一點的,但是她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堅持,我一定會勝利。她仿佛忘記了自己是一個被現代醫學宣判了死刑的人,她拚命地讀書,把死亡當成自己生命的拐杖,倚著它,無所畏懼地前行。有一次她暈倒在宿舍裏,在冰涼的地上,她整整昏死了近10個小時。盡管她也曾膽怯過、猶豫過,痛苦難耐時,也想放棄追求。但她戰勝了自己,戰勝了人的懦弱和絕望中自殺的念頭。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苦熬,與死神的抗爭,袁和終於穿著長長的黑色學袍,一步步走上了學院禮堂的台階,接過了院長親手頒發的碩士學位證書。教授們和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們,在台下為她鼓掌。人們從她身上看到了勇氣,看到了無畏,看到了人格的力量。袁和並沒有停止她生命的進程;她又決心以頑強的毅力去攻讀博士學位。但是,沒過多久,病魔便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

麵對無法救治的疾病,袁和卻不懼怕、不怯懦,在有限的時間裏,她更加珍惜一切,她讓這有限的生命變得極富意義,用心去體會生活的每一天。《哈佛學報》評論說:“袁和的一生是關於勇氣的一生,關於理想追求的一生……”

疾病是令人痛恨的,但對於強者而言,疾病卻可以使自己對生命重新定位。例如袁和,她知時日無多,為了理想必須努力。其實,生活中許多疾病並不總如癌症那樣可怕,許多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這需要患病者更加警覺人生的寶貴,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總之,麵對疾病,沒有人能夠幫助你麵對,是絕望放棄,還是勇敢麵對,全由自己決定,但毋庸置疑,後者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