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謊話使本來幾乎陷入僵局的交談又順利地進行下去了。
(3)有時候對家人也應撒點兒謊
20世紀60年代的困難時期,一位身患重病的母親,為了支持兒子上學,竟然把買藥治病的錢給兒子交了學費。當她帶兒子到商店給兒子買圓規掏錢時,不慎帶出了一張藥單。兒子見後,怎麼也不肯讓母親買圓規。可那位偉大的母親為了使兒子能安心努力讀書,便謊稱藥單是用過了的。
母親的謊言中孕育了偉大的母愛,表現的是一種最可貴的奉獻精神。
(4)對求愛者的謊言
一個男大學生愛上了一個女大學生,於是對女大學生說了一番熱烈的話:“我離不開你,你是溫暖著我的太陽,你是照耀著我的月亮,你是為我呼喚早晨的啟明星。”
女大學生早已聽出這是一番表白愛情的極為熱烈的話,但自己並不喜歡麵前的小夥子,怎麼辦?如果斷然說“我不喜歡你”,豈不是會使對方陷入尷尬?不置可否,豈不是對對方不負責任?
她隻說了一句:“真美!您對天文學太有研究了,可我,真對不起,我對天文學一點也不感興趣!”
就這樣,女大學生輕鬆拒絕了男大學生。
在現實生活中,當你不得不用一些小謊言去辦事時,你一定要注意,自己所說的謊言要不容置疑,這樣才能以假勝真,巧中取勝,黑中取白。否則,就可能會有弄巧成拙的危險。
適度“自抬身價”,別人會對你刮目相看
誰都想與比自己優秀的人物結交,在介紹自己的時候,如果你來自三流大學,那麼別人對待你就和對待來自一流大學的人不同。所以,麵對這種人情冷暖上的“勢利眼”,適當地抬高一些自己的身份,是非常必需的。
就像俗話說的“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如果王婆隻是謙虛地說自己的瓜不太好,那誰會買呢?抬高你的身價,別人就會對你另眼相看,甚至暗暗佩服你,也就願意與你來往。
在《戰國策·魏策》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周躁遊訪齊國,目的是想在那裏謀得個一官半職,但是他深知自己的名聲還不至於讓齊王對自己封官加爵,於是他對在齊國做官的朋友宮他說:“我想作為齊國的特使訪問魏國,如果齊王能給我支持,我會出使魏國,並試著讓魏國與齊國親近。”
宮他聽了忙著回答說:“你可不能這麼說,你這樣說的話就等於貶低了自己,承認自己在魏國不吃香,這樣的人,齊王又怎麼會重用呢?”
周躁聽後覺得也是這麼回事,於是繼續問道:“那你說我該怎麼說呢?”
宮他想了想說:“你不如自信滿滿地問齊王對魏國有什麼期望,然後告訴他,你可以傾魏國之力滿足齊王要求。這樣說齊王必定以為你在魏國是個很有影響力的人,自然會厚待你。然後你再去魏國,對魏王說自己能夠傾自己全力,滿足大王對齊國的要求。這樣魏王也必定不會小覷你,會重用你。你看,這樣做你既可以打動齊王,又能打動魏王。”
於是周躁按照宮他的說法去做了,果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周躁原本既沒有名聲也沒地位,但他在朋友宮他的建議下,得到了齊魏兩國的重用,這全靠他假借魏國之名抬高了自己,進而達到了在齊國謀職的目的,然後又假借齊國之名讓魏國也重用了自己,真是一舉兩得的事。
其實,在現代社會中,人也是一種“商品”,各有各的價值,所以,你應該懂得如何有心計地自抬身份,讓別人認同和肯定你的價值。人都有這樣的心理,就是更願意相信那些價格昂貴的商品,認為“一分錢一分貨”,而對於那些價格低廉的商品卻心存質疑,總認為“便宜沒好貨”。同樣的道理,要想別人認同和信任你的價值,要想別人尊重和重視你,你就得把自己的身價定位得高一些,否則,你把自己的身價定在一個較低的位置,別人也會看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