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時也會因為彼此的想法和觀點不同,使得你要喜歡某個人顯得格外困難,這是很自然的事,有的人生性就比別人更招人喜愛。但是,我們應該知道,每一個人確實都有他可愛的,值得尊重的秉性。
在人際交往中,尊重別人的人格是贏得別人喜愛的一個重要條件。對每個人來說,他都有這樣一個願望:使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滿足,使自己被認可、被尊重、被賞識。如果你不尊重他的人格,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當時,他或許會一笑了之,你卻嚴重地打擊了他。事實上,如果你表示出了對他人的不尊重,即使他當時對你還是很友善,但是在以後的交往中,他是不會很喜歡你的。這樣,你就“贏得了戰場,而輸掉了戰爭”。
相反,如果你滿足了他人的自尊心,使他有一種自身價值得到實現的優越感,那麼,這表明你很尊重他的人格,你幫助他獲得了自我實現。因此,他會為你所做的一切表示友好,對你有一種感激之情。
曾經有一個窮人,冬天來了,他沒錢買木柴,隻好去找一個富人借錢。富人爽快地借給了他兩塊大洋,很大方地說:“拿去花吧,不用還了!”
窮人猶豫了一下,接過錢,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家裏趕。富人衝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還了!”
第二天大清早,富人打開院門,發現門口的積雪已被人掃過了。他在村裏打聽後,得知這事是借錢的窮人幹的。
富人想了想,終於明白了:自己昨天的舉動對於窮人來說是一種施舍,傷害了窮人的自尊心。為了挽回,富人讓窮人寫了一張借條,約定以掃雪來償還借款。
窮人用掃雪的行動提醒了富人:任何人都有尊嚴。
一些高明的政治家是精於此道的。為了籠絡人心,贏得別人的擁護和支持,他們絕不輕易傷害別人的自尊和感情。一位評論華盛頓政治生涯的專家指出:“許多政客都能做到麵帶微笑和尊重別人,有位總統則不止如此。無論別人的想法如何,他都會表示同意。他會盤算別人的心思,並且能掌握這些心思的動向。”
不要貶低別人的人格,不要刺傷別人的自尊心。因為隻有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隻有你滿足別人的精神需求,別人才會滿足你的精神需求。而人脈關係網的建立也是以尊重為基礎,沒有尊重,沒人會喜歡你,更別說要建立比較密切的關係了。
以“誠”待人,別人才願意與你交往
要想獲得人脈,引起別人的好感和支持,你就必須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質。那麼,在別人的眼裏,哪種人格是最吸引人的呢?美國學者安德森(N.Anderson)研究了影響人際關係的人格品質。
他研究發現,排在序列最前麵、受喜愛程度最高的6個人格品質是:真誠、誠實、理解、忠誠、真實、可信。它們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同真誠有關;排在序列最後、受喜愛程度最低的幾個品質如說謊、假裝、不老實等也都與真誠有關。安德森認為,真誠受人歡迎,不真誠則令人厭惡。
在眾多的人格品質中,人們最看重的就是一個“誠”字。這個“誠”字的意義很廣泛,主要包括“四誠”真誠、誠實、誠信、忠誠。18世紀美國偉大的科學家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一個人種下什麼,就會收獲什麼”。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裏,你越是真誠可信,人們越會認為你值得交往和相處,你也會因此收獲更多。
現在很多企業在用人標準上也注意一個人是否“誠”。他們可以接受一個人的某些不足與缺陷,但絕不容忍一個員工的自作聰明和不誠實。在品質與技能的天平上,品質重於技能。因為一個人自身技能不好或學有不足,可以通過培訓學習來達到要求;而一個人不誠實,往往會瞞上欺下、弄虛作假,影響工作和單位的聲譽。
在現代職場中,那些“厚道但能力不強”的人總比“能力強但不厚道”的人更容易被人信任和委以重任。
馮超和朋友李清前往一家公司應聘。那家公司待遇優厚,參與應聘的人不少。麵試結束後,主考官說還需要複試一次,讓他們四天後再到公司複試。
四天後,他們早早地去公司。公司總經理親自為他們安排了當天的工作——給他們每人一大捆宣傳單,讓他們到指定的街道各自發放。
馮超抱著傳單,來到了劃定的地盤,見人就發一張。有的人接過去了;有的人連理都不理;有的接過去就隨手扔在地上,他隻好撿起來重發。忙碌了一整天,可手上的傳單還剩厚厚的一疊。
下班時間到了,馮超拖著一身疲憊,回公司交差。走進公司辦公室,他看見其他人都已經回來了,而且手裏都是空的,心頭慌了。
總經理問馮超發了多少,他頓時漲紅了臉,把剩下的傳單拿出來,難為情地說:“我做得不好,請原諒!”在回住處的路上,李清一個勁兒地罵馮超傻,並告訴他自己的傳單也沒發完,剩下的全都扔進了垃圾桶,其他人想必也是如此。馮超這才恍然大悟,恨自己愚鈍不開竅,心想這份工作自己肯定沒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