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越早學會經營人脈,你就能越早成功(3)(2 / 2)

放下功利心,有指向性的與人交往

每個人都想遇到到自己生命中的貴人,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貴人並不會自己送上門,或者在你需要的時候就立刻現身的,說到底,貴人需要我們去尋找,去主動結交,也就是說,貴人是要靠人際交往來獲得的。

可是,在茫茫人海中,如何找到我們的貴人呢?這絕對是一門學問。我們不可能與自己認識的人一一交往,這樣太過浪費精力,而且,也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我們的貴人。可是,我們更不能帶著一雙“勢利”的眼睛,隻在有求於人時,才去拚命地討好、巴結他人,這種過於功利的小人行徑是最讓人反感的。

不過,與人交往時不能太功利,並不意味著我們交朋友不能帶有指向性,也就是說我們完全可以有選擇地去與人交往。某位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就曾經說過:“要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首先去結交什麼樣的人。要想成功,就要多結交成功人士。不要總抱怨自己沒有成為什麼樣什麼樣的人,要首先看看自己結識了多少這樣的人。”

所以,在交朋友之前,我們心裏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想清楚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結交怎樣的人才會對自己的發展更有利。明白了這些,就等於是找準了方向,有了針對性。這樣,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準確地篩選出想要結交的貴人,還能為我們的成功贏得大量的時間。

張輝從中醫藥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中醫院做實習醫生,進入醫院後不久,他就聽說有位退休的李教授醫術非常高明,是中醫界的翹楚,退休以後,很多醫院開出非常優厚的條件想返聘他,都被他拒絕了。這位老先生很奇怪,每天獨來獨往,不收徒弟,也不開診所,但是當有患了疑難雜症,家庭條件又不好的病人求到他的時候,他二話不說,不管多遠都會出診。

張輝把聽到的這些都記在了心裏,他也很想拜李教授為師,但直接要求的話,肯定會被拒絕,該怎麼辦呢?想了很久,張輝決定換一種方式。

這天,張輝來到李教授家裏,他隻字未提自己想拜師的事,隻是說:“我在醫院聽說您經常會到一些家庭條件不好的患者家裏出診,而且隻收取非常少的診費,很多時候還要自己貼錢給這些患者買藥,真的非常佩服您,這才是真正的醫者仁心。如果您不嫌棄的話,以後出診的時候,我願侍奉左右,做些抄方之類的零碎活,也算為那些患者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聽了張輝的話,李教授沉思了片刻,竟然答應了。

從那以後,每次李教授出診,張輝都會陪在其左右,開始的時候他隻是負責抄方,並不多說多問一句話,時間長了,李教授對他的謙虛謹慎非常欣賞,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張輝。比如,有時候會讓張輝獨自為患者開方,然後他再指出方中有哪些不足之處,讓張輝自己去理解,理解不了的可以問他。

轉眼之間,張輝在李教授身邊跟診已經有五年的時間,他的醫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當地也小有名氣了。而他的身份也已經由開始的實習醫生升到了主任醫師。

張輝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非常明確自己要做怎樣的人,誰才是他的貴人,而且他也足夠聰明,懂得根據“貴人”的性格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拉近與“貴人”間的距離。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這樣去與人交往,相信也會遇到自己生命中的貴人。而且,這樣結交到的貴人肯定是能給予我們幫助的。

其實,不必挖空心思考慮自己究竟應該與怎樣的人結交,也不要費力尋找誰才是你的貴人,隻要你經常地問問自己的心,問問自己需要什麼,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理想,去選擇適合自己的交際對象,並通過有效的交際手段,把他們都搜羅到你的關係網中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你就會受到他們的恩惠,而且絕對不會顯得過於功利。因為你們之間的關係已經非常密切了。

總之,與人交往時不要過於功利,但不能沒有指向性。隻有經過認真的篩選和選擇,你才能盡可能多的結交到貴人,而且每個貴人都有他的用武之地,而你一定會在諸多貴人的幫助下成為命運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