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成最受歡迎的職場人
放下架子,拉近與周圍人的距離
人們在人際交往和認知過程中,往往存在一種傾向,即對於自己較為親近的對象,會更加樂於接近。人際交往與認知過程裏的較為親近的對象,俗稱“自己人”。所謂“自己人”,大體上是指那些與自己存在著某些共同之處的人。這種共同之處,可以是血緣、姻緣、地緣、學緣和業緣關係,可以是誌向、興趣、愛好、利益,也可以是彼此共處於同一團體或同一組織。在職場生活裏,人們往往更喜歡把與那些與自己誌向相同、利益一致,或者同屬於某一團體、組織的人,視為“自己人”。
在其他條件大體相同的條件下,所謂“自己人”之間的交往效果一般會更為明顯,其相互之間的影響通常也會更大。
在“自己人”之間的交往中,對交往對象屬於“自己人”的這一認識本身,大都會讓人們形成肯定式的心理定式,從而對對方表現得更為親近和友好,並且在此特定的情境中,更加容易發現和確認對方值得自己肯定和引起自己好感的事實。所有這一切,反過來又會進一步鞏固並深化自己對對方原來已有的積極性評價。在這一心理定式作用下,“自己人”之間的相互交往與認知必然在其深度、廣度、動機、效果上,都會超過非自己人之間的交往與認知。可見,人們在與“自己人”的交往中,肯定式的心理定式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所以,為了使自己的熱情獲得對方的正麵評價,有必要在交往或服務過程中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形成雙方的共同點,從而使雙方都處於“自己人”的情境中。
一個友好的微笑,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都可以在不經意間拉近彼此的距離。人們在交際應酬裏,往往會因為彼此間存在著某種共同之處或近似之處,從而感到相互之間更加容易接近,則通常又會使交往對象之間萌生親切感,並且更加相互接近,相互體諒。這些都是所謂的“親和效應”。
我們都喜歡與沒有架子的人、不自以為是的人交往,因為彼此身上存在某些共同點而倍感親切。所以提升你的親和力,多露出你善意的微笑,培養好人緣,就能夠放大你的人格魅力,贏得更多的朋友。史迪芬是美國一家小有名氣的公司總裁,他還十分年輕,並且幾乎具備了成功男人應該具備的所有優點。他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做事幹淨利落;他的嗓音深沉圓潤,講話切中要害;而且他總是顯得雄心勃勃,富於朝氣。他對於生活的認真與投入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他對於同事也很真誠,講究公平對待,與他深交的人都為擁有這樣的一個好朋友而自豪。但初次見到他的人卻對他少有好感,這令熟知他的人大為吃驚。為什麼呢?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原來他幾乎沒有笑容,給人親近不得的感覺。由此可見,親和效應對我們人際交往起的作用是多麼的大。
與人為善,用心與人交往
在職場交際中,親和力強的人,一定具有與人為善的心態。與人為善,就是不把他人假定成醜惡的、討厭的和難纏的,而看成是善良的、有趣的和講理的,這樣,在與任何人的交往中,我們就會采取一種積極、主動和友善的態度。在我們善意的感染下,對方也會采取相同的態度,雙方的交往就會感到愉快和滿意。
一個人具有與人為善的心態,喜歡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就會體驗到愉悅。所以,人們都喜歡與有親和力的人交往。如果我們對別人表現出傲慢、冷漠、不屑一顧,同樣對方也會把我們拒之千裏之外,即便有時麵對我們的這種態度又不得不交往,也很難達到心靈上的共鳴。
一個人之所以有很強的親和力,一見如故,過目不忘,是因為我們表現出的魅力和氣質,是對方無法對我們忘懷的;是因為我們的包容能力強,是我們包容了他,理解了他,讚美了他,寬容了他,讓他在與我們的交往中有了安全感和信任感,找到了實現自我的人生平台。
如何與人為善?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善待他人。多一點諒解、寬容和理解,少一點苛求與責難;多一點愛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賞。能夠看見別人的優點,並能夠欣賞它,讚美它,這是一種令人敬佩的心境!能真心祝福別人的幸福也是一種美麗的善良。永遠與人為善,我們才能讓自己的心境始終保持在愉悅之中。這樣的人,才會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生。與人為善,自己路寬,如果我們都可以做到這點,就沒有了獨木橋,我們都可以在陽關大道上闊步前進,達到理想中的狀態。
在職場生活中,有些人不討人喜歡,甚至四麵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同事故意與他們過不去,而是他們在與人相處時總是自以為是,對別人百般挑剔,隨意指責,人為地造成矛盾。隻有處處與人為善,嚴以責己,寬以待人,才能建立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在很多時候,我們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對待我們。這就教育我們,要待人如待己。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的善行會衍生出另一個善行。
善待他人是人們在尋求成功的過程中應該遵守的一條基本準則。在當今這樣一個需要合作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更是一種互動的關係。我們去善待別人、幫助別人,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從而獲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孟子曾經說過:“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單單是行動上做出來的,更是從心底裏流出來的。這句富有哲理的話告訴我們:在職場交往中要以誠待人,用心和他人交往。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任何人都離不開與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現代社會裏,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應該想方設法獲得周圍人的支持和幫助。生活就是這樣:對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其實就是支持和幫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才能“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與人為善是職場交際中一種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靈深處的一種溝通,是仁者個人內心世界裏一片廣闊的視野。
誠信為本,結交真心朋友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生活壓力加大,交際活動增多,從某種意義上說,“誠信”是現代交際之本。隻有把“誠信”作為現代交際的一條準則,才能不斷提升我們的交際質量。才能更有利於打造和諧社會。
誠信是交往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在職場中,很多人都把交往的關注點集中在交往的技巧方麵,其實這是舍本逐末,緣木求魚,難以達到搞好人際關係的最佳效果。因為誠信不足,盡管技巧高超,終究不過是得一時之逞,難以保持長久的友誼。而以誠信為本,雖交往技巧不足,也可以交到真心的朋友。
對人要誠信。如果我們到了35歲仍未能建立起堅如磐石的忠誠信譽,這一缺點將會困擾你一生。不忠誠的惡名必然會使你在事業上到處不受歡迎。我們不能靠暗箭傷人爬到事業的頂峰,而要靠在早期樹立起來的真誠和不可動搖的信譽。35歲以前,忠誠隻是投資;35歲以後,我們會作為一個可以信賴的人而有所收獲,這不僅是職場交往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中國古人就特別強調這一點,並從做人的高度來理解這一問題,謂之曰“人無信不立”。人如果沒有信用,是立不起門戶的,很難立於人世間。在職場交往中,沒有什麼比失信會更迅速地破壞相互的關係了。失信不僅有損友誼,也會破壞生意上的關係。一個在商業上沒有信譽的人,是沒有人願意與他打交道的。
將心比心,把自己擺在對方的位置上
在這個如此多元並倡導個性的世界裏,你是否留意過這樣一些現象:有些人過度強調個人感受,在與他人溝通時總會遇到各種阻力;無論是在工作單位或家庭,有人總習慣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即使是出於美好的願望,也往往以不愉快收場。一個人若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再努力也總是不得其門,事倍功半。
(本漫畫來自互聯網)
在職場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一些小事去指責、批評別人,但是這樣做通常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有時還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導致朋友、同事和客戶等之間感情的破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身負的壓力和責任加大,我們脾氣爆發的誘因也越來越多。現在,請你靜下心來想一想,你有沒有過因隻言片語而與人交戰呢?你又有沒有想過這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呢?
其實,無論在職場交往中麵臨什麼樣的問題,隻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盡量了解並重視他人的想法,就能更容易地找到解決方案。尤其是在發生衝突或誤解時,當事人如果能把自己放到對方的處境中想一想,也許就可以了解到對方的立場和初衷,進而求同存異、消除誤解了。
經營人脈,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良師益友、姻親鄰居、同學老鄉、上司下屬、陌生人等,無一不是可以為己所用的人脈關係。經營好自己的人脈,編織一個牢固龐大的人脈網絡,當我們需要幫助時,就會有人向我們伸出熱誠的雙手,給我們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那些成功人士正是運用良好的人際網絡,為自己鋪就了一條通往夢想的寬闊大道。羅馬城不是一天建造的,良好的人際關係也不是一日之間可以建立起來的。在職場中,我們要學會建立一種經得起考驗的人際關係,而不是速成的人際關係。要有好的、經得起考驗的人際關係,就要有一種“播種”的觀念,就像農民在田裏播種那樣,提高你的影響力。
你喜歡別人,別人就容易喜歡你
小李是一個小職員,卻跟他的老總成了好朋友。老總身價千萬,小李普普通通毫不起眼,兩個人身處截然不同的階層,在外人看來,小李一定是煞費苦心百般討好才贏得了老總的賞識。
小李喜歡攝影,還是市攝影家協會理事。節假日,常到野外采風。老總也愛好攝影,但隻是愛好,沒有拍出什麼名堂。在公司中,小李認識老總,但老總卻不認識小李,因為公司裏好幾千人,老總不可能認識每一名員工。
某一年秋天,市水上公園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一隻過路的天鵝因為受傷落在湖上歇腳。小李聞訊後,抓起相機跑到那裏,忘情地拍起來。拍著拍著,忽然與一個人撞上了,那人正是老總,他也正拿著相機拍攝。兩人相視一笑,繼續拍。拍得差不多了,他們才坐下來交流。老總問小李是哪個單位的?小李笑了,說:“老總,我就是咱們公司的。”老總這才認識了小李。
此後,老總一到野外攝影,都要叫上小李,小李雖同行,卻不卑不亢。譬如爬山吧,小李絕不會替老總背那沉重的三腳架的。後來,老總對小李說了這樣一句話:“你是個有骨氣有原則的人,我很欣賞你。”小李則對老總說:“你是個公私分明的人,我也很欣賞你。”
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裏,在這個世界裏不光有著美麗的風景,同樣也有著不同個性、不同氣質的人。在職場中,你會相識、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著不同的品質及魅力,欣賞、喜歡和愛便成了我們最難把握的尺度。但隻有當你喜歡對方時,別人才會欣賞你!
我們必須承認的是,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可以在社會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而一個良性的社會環境中,對社會有益的理想狀態是每個人能夠盡量多發揮出自己的長處。講到這一點,唐朝的楊敬之寫過一句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說的就是唐朝有個人叫項斯,因為他的品德和才華出眾,因此到處都誇獎項斯。以後這句話成為一個典故,就叫做“說項”。人們能夠經常地誇獎別人的長處,讓每個人的長處可以發揮出來,並且在人群中擴散,那麼每個人的長處都盡可能在社會中積極地發揮作用,這對個人對社會,都是十分有益的一件事。而這對我們行走職場,同樣有著非同小可的作用。你喜歡別人,欣賞別人,別人就容易喜歡你。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男女授受不親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人們經常看到社交場合中男女握手為友,彼此平等交往,共謀大業。結交異性朋友是當今社會開放的一種新型的社交現象。敞開你的心胸,與異性結為朋友,可以使你體驗異性友誼的芬芳。
美國科學家曾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太空飛行中,60.6%的宇航員會出現頭痛、失眠、惡心、情緒低落等症狀。經心理學家分析,這是因為宇宙飛船上都是清一色的男性。之後,有關部門采納了心理學家的建議,在執行太空任務時挑選一位女性加入,結果,宇航員先前的不適症狀消失了,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漫畫來自互聯網)
當然,男女搭配也有前提。在一個成功的團隊,有男有女固然不錯,但也受到某些因素的製約,把這些因素控製好,便可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首先,要平衡男女的比例。美國心理學家發現,“萬綠叢中一點紅”和“眾星捧月”都不能創造最高的工作效率,女性的比例至少應該達到20%。
其次,不要將曖昧作為提高效率的動力。男女搭配幹活,一定要端正心態,彼此隻是朋友。如果摻雜過多男女之情,短期看確實可以配合得更默契,可久而久之,工作就會被私人感情所累,難以繼續。
輕鬆踏上晉升路
懷才不遇、不被老板重視,永遠隻有疲勞而沒有苦勞,更別說功勞!相信不少上班族一定呐喊著:“老板,你沒有看見我的優點!”美國文明之父——愛默生有句名言:“靠自己成功”,這句話影響了很多代美國人,那些原來從英國統治下獨立的殖民地國家的人民也在典型的美國個人英雄主義影響下,迅速把這個國家建設成為當今世界上的超級強國。企業家吉姆克拉克也給過年輕人忠告:不要凡事都要依靠別人,在這個世上,最能讓你依靠的人是你自己。在大多數情況下,能拯救你的人,也隻能是你自己。所以要想自己的職業得到晉升,改變從現在開始。
鋪平道路,儲存晉升“籌碼”
俗話說得好:會幹的不如會說的。你想僅僅憑著熟練的技能和勤懇的工作,就在職場遊刃有餘、出人頭地,未免有些天真了。雖然能力加勤奮很重要,但會說話,卻能讓你工作起來更輕鬆,並且可能幫助你加薪、升職。
(1)應答上司交代的工作立即去辦。
冷靜、迅速地做出這樣的回應,會讓上司直觀地感覺你是一個工作講效率、處理問題果斷,並且服從領導的好下屬。如果你猶豫不決,隻會讓上司不快,會給上司留下優柔寡斷的印象,下次重要的機會可能就輪不到你了。
(2)鎮靜自若,巧妙傳遞壞消息。
一筆業務出現麻煩,或市場出現危機,如果你立刻衝到上司的辦公室報告這個壞消息,就算不關你的事,也會讓上司懷疑你對待危機的能力,弄不好還會惹得上司的責罵,成為出氣筒。正確的方式是你可以從容不迫地說:“我們似乎碰到一些情況……”千萬不要亂了陣腳,要讓上司覺得事情並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並且感到你會與他並肩作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