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荊蘇有(1 / 2)

高武帝十五年。

荊、洛、尹三國以金銀與貌美的女子進貢高國,以此為和。高武帝近年老衰竭之時,已無一統之力,其子甚幼,亦無一統之心,退以此為謀,待子嗣豐羽,再起兵覆三,一統天下。

年至,照先前四國以和定下的條約,尹荊洛三國於此時紛紛進貢高國。

安水城,是為洛國邊城,通往高國的必要之道。天降大雪,城內迎來一批自南方而至的兵卒,盔甲之色較為暗黃,當是洛國的兵卒。在兵卒形成的圍圈內,還有一批商人模樣的運送者。

城內世人見狀,都是好奇的探窗打量,對馬車上的金銀財寶甚是多瞧,對貌美的貢女無奈搖頭。世人皆知如今戰事已休,也知曉三國對高國進貢一事,對此世人並不多側語如何,紛紛認為不苦了他們百姓,就是最大的安和。

可總有人,對此不滿。

荊國,北方雪國,帝下三子:一子荊廷平庸,無雄韜偉略之能;二子荊蘇出眾,文武雙全,卻羈於其父,父恐國危,安於現狀;三子荊騎勇全,但乏於計策。

荊國雖不如高國強盛,但並非柔弱之國,軍中皆是善戰驍勇之兵,高國早已大為忌憚,不付出代價想拿下他荊國,就是癡人說笑,然再有尹國相牽製,高國將不再敢有非分之想。

二皇子荊蘇年輕氣盛,對進貢一事大為不滿。於數日前設計,今日率親兵前來阻撓洛國的進貢。

尹與荊向來比較和氣,而洛國多為牆草一般,很是不為荊所喜,荊蘇將矛頭對向了洛國。

運送貢品和貢女的兵卒和商隊已出得安水城,過了一條小河,對麵就是高國的疆土。離此處較遠之處,才有高國的邊城,名為柳州城。

柳州城曾是洛國的國土,於三年前被高國打下。

行進的兵卒停下腳步,領兵者於河邊,遙遙打量了一下河對麵,對柳州城的距離感到微微的困擾。

雪天本就對他們這些來自南方國家的兵卒造成了一定的阻礙,禦寒能力有限,嚴重的影響了應付突發情況的能力。

前方隻有一座石拱橋能夠通河,可是寬度太窄,隻能一輛輛馬車緩緩通過。

領兵者經驗豐富,對於未知的地形抱有警惕性,足足打量了半個時辰,才下令可通過。

這大雪天,如果河對麵有埋伏,緊急下他們很可能人仰馬翻的墜入河中。所打量半個時辰,亦是領兵者一種對埋伏的試探手法,如果有埋伏,在大雪中隱藏半個時辰而不漏手腳,領兵者自信這世間能做到的人為數不多。

就是有做到的,領兵者也不懼,既為數不多,運送貢品的兵卒已然可以應付得了。

“分一為二,一前一後護住貢物,商者自行注意,不要亂了分寸。”

領兵者令下,兵卒紛紛行動,作列隊,前後照應,進入了警惕的狀態。

大多數兵卒有點發愣,顯然是寒冷極大的影響了行動能力,好在平時訓練有素,並未出現慌亂。

商者隻是負責管理好這些貢物,也便於照顧諸多貢女。

貢隊很快通過了石拱橋,到達了對麵。

數步之進,領兵者與兵卒們皆是十分警惕,如果有埋伏,當是此時暴起攻之。

可是並未有襲擊。

領兵者命令隊伍繼續前進,他止步而察,對雪地上出現的大大小小坑窪感到很是疑問。

能出現這種坑窪,很可能是一批士兵踏步前進後留下的腳印,在大雪下並未全部被雪覆蓋了腳印。而那些士兵,應當體力充足,體溫較熱,鞋底也應有特殊的保暖物質,方才會出現這種坑窪。

領兵者提醒了兵卒,再度前行了一段距離。

他們行進至此,依然沒有受到偷襲?

就在領兵者不解之際,異變突生。

數十位手持鋼刀的人出現在了隊伍的兩側,一個個麵相凶煞,不是平凡之輩。

領兵者見狀詫異,本以為襲擊者會是士兵,未想到竟然是強盜。

這數十個強盜個個羽絨大衣,腳踏布鞋,係棉草,著此裝當是大富大貴人家才是,為何又會是強盜,難不成他們很富有?那還前來襲擊貢隊作甚?

“大膽劫盜,朝廷的貢隊也敢搶?”領兵者出聲嗬斥,這群強盜真是膽大包天了。國前為統一江山,所言語盡為各國所用,並不擔心強盜們聽不懂,至多是攜帶一些地方口音。

強盜夥聞之,紛紛是麵露譏諷,難掩嘲笑之意。

“天大地大,朝廷才多大?若為朝廷之物吾等不劫,算甚劫盜?何來出頭之日!”強盜頭子氣焰很是狂,對於領兵者口中的朝廷絲毫不以為懼,他們的衣著也實際的表明了他們有狂傲的資本,看來在此之前沒少劫過值錢的玩意,朝廷之物當也劫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