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節儉是財富的基石(1 / 3)

從古至今,無論中外,越是富有的人越懂得節儉,因為他們比其他人更深刻地體會到節儉的巨大力量即一點一滴成就大海。

悉尼奧運會上曾經舉辦過一個“世界傳媒和奧運報道”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在座的有世界各地傳媒大亨和記者數百人。

就在新聞發布會進行之中,人們發現坐在前排的炙手可熱的美國傳媒巨頭NBC副總裁麥卡錫突然蹲下身子,鑽到了桌子底下,他好像在尋找什麼。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這位大亨為什麼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做出如此有損自己形象的事情。

不一會兒,他從桌下鑽出來,手中拿著一支雪茄。他揚揚手中的雪茄說:“對不起,我到桌下尋找雪茄,因為我的母親告訴我,應該愛護自己的每一個美分。”

麥卡錫是一個億萬富翁,有難以計數的金錢,他可以揮金如土,可以買到一切可以用錢買到的東西,一支雪茄對於他來說簡直微不足道。如果照他的身份,應該不理睬這根掉到地上的雪茄;或是從煙盒裏再取一支;但麥卡錫卻給了我們第三種令人意料不到的答案。

世界上沒有任何財富是花不完的,但你要記住,錢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花的,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在當省的時候不省,那麼在當用的時候你會發現沒有什麼可用的了。

財富源於積累

洛克菲勒壟斷資本集團的創始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於一個醫生家庭,生活並不寬綽,艱難的生活使他養成了一種勤儉的習慣和奮發的精神。他在16歲時,決心己創業。雖然他時常研究如何致富,但始終不得要領。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是宣傳一本發財秘訣的書。洛克菲勒看後喜出望外,急忙沿著廣告注明的地址到書店購買這本“秘書”。該書不能隨便翻閱,隻有買者付了錢後,才可以打開。洛克菲勒求知心切,買後匆匆回家打開閱讀,豈知翻開一看,全書僅印有“勤儉”二字,他又氣又失望。洛克菲勒當晚輾轉不能成眠,由咒罵“發財秘書”的作者坑人騙錢,漸漸細想作者為什麼全書隻寫兩個字,越想越覺得該書言之有理,感到要致富確實必須靠勤儉。他大徹大悟後,從此不知疲倦地勤奮創業,並十分注重節約儲蓄。就這樣,他堅持了5年多的打工生涯,以節衣縮食的節儉精神,積存了800美元。經過多年的觀察,洛克菲勒看清了自己的創業目標:經營石油。經過幾十年的奮鬥,他終於成為美國石油大王。

19世紀石油商人成千上萬,最後隻有洛克菲勒獨領風騷,其成功絕非偶然。有關專家在分析他的創富之道時發現,精打細算是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洛克菲勒在自己的公司中,特別注重成本的節約,提煉每加侖原油的成本計算到第3位小數點。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門將一份有關淨值的報表送上來。經過多年的積累,洛克菲勒能夠準確地查閱報上來的成本開支、銷售及損益等各項數字,並能從中發現問題,以此來考核每個部門的工作。

1879年,他寫信給一個煉油廠的經理質問:“為什麼你們提煉1加侖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東部的一個煉油廠幹同樣的工作隻要9厘1毫?”就連價值極微的油桶塞子他也不放過,他曾寫過這樣的信:“上個月你廠彙報手頭有1119個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廠1萬個,本月你廠使用9527個,而現在報告剩餘912個,那麼其他的680個塞子哪裏去了?”洞察入微,刨根究底,不容你打半個馬虎眼。正如後人對他的評價,洛克菲勒是統計分析、成本會計和單位計價的一名先驅,是今天大企業的“一塊拱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