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音量音量與音色和呼吸緊密相聯。簡單地說,音量就是聲音的響度。檢查你的最大和最小音量,掌握你聲音變化的幅度,你就可以增強語言的力度,使聽眾清楚明了地洞悉你要表達的意思。
(5)語調語調包括構成講話方式的一連串聲音的選擇和發出。語調使我們處於一種自相矛盾的境地。大多數語言學指南都一致推崇純正的美國中部“白麵包”式的語調,但是通常我們對略帶口音的講話更感興趣,有時甚至印象更深刻。我們欣賞方言恰恰是由於它的新奇。在專家小組會上,那些用讓人聽得懂的方言發表的意見比用標準美國音講出的話更讓人難忘。
這所謂的語調悖論對你意味著什麼?如果你講話帶地方口音,而且能讓多數人不費力也可以聽懂,那就不必一定要用純正的標準語調。如果你從小就說得一口純正地道的美國中部語調,你就要發展能夠給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其它技巧。
(6)發音方法發音方法是語音質量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正確的發音方法應該是吐字清晰、語言明快、準確完美。反之則是含混不清和對音節“偷工減料”。“O’mgonna”這種發音就不如說“Iamgoingto.”來得幹脆爽快,在這裏,正確的發音方法應該把t念得簡練清楚。請給每一個音節以足夠的時間和舌頭運動的餘地。那種含混不清的發音正是大腦懶惰,笨嘴拙舌的表現。仔細找一找,在你的講話中有沒有這種懶惰的跡象。
3.動作和手勢
動作和手勢是演講者要掌握的第三種技巧。它們向聽眾顯示你在演講過程中心情是否輕鬆舒暢,對自己的言論是否充滿自信。如果你一動不動地站在講台後麵,用蒼白的手指緊緊抓住講台,聽眾就會感到你膽怯心虛、缺少自信。而與講話內容協調一致的手勢和動作會增強人們對你的信賴感,聽眾很容易受這種手勢的感染。
按照一位受人尊敬的傳播學顧問蘇茲·薩頓的觀點,聽眾首先無意識地注意到的是你的手臂上部、從臂肘到肩膀這段區域,這是最容易被人挑剔的部位。結束演講時,如果你把雙臂舉過頭頂張成“V”型,你要表達的意思是“現在請大家鼓掌喝彩吧!”。這種舉動很冒險,因為如果聽眾作出令你失望的反應,你就可能當眾出醜,處於無地自容的危險境地。這也許就是過於緊張的演講者為什麼上臂保持一動不動、雙肘彎向腰間的原因。
輕鬆愉快的演講者則善於放鬆這個部位,揮動整個手臂來打手勢。在錄像帶中觀察你自己的動作,看看你是怎樣掌握這個最易受挑剔的部位的,當然也不要忘記你的腿和腳——別讓它們緊貼著講桌站立。
4.恰當地使用沉默
沉默是一種極有感染力的溝通技巧。幾年前在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博物館作過一次實驗,一組導遊員被要求作常規的旅遊介紹,但在問答過程中要先保持6—10秒鍾的沉默,然後再回答要求和問題。導遊員們說,起先這種沉默令他們很不自在,但隨後遊客們提出了很好的問題,有些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討論也更加生動活潑,更令人滿意。這些誌願的導遊員非常高興並且留下來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沉默為你帶來的是深思熟慮。
作為一個公眾演說家,你雖然沒有必要象導遊員那樣去做,但是你可以從學會運用停頓和沉默中得到極大的好處。在提出問題後或是表達關鍵思想之前,先停頓片刻,仔細思考,這能恢複或激起聽眾的興趣,有效地運用沉默也是演講者老練成熟的一個標誌。注意人家是怎樣運用沉默的,你自己也不妨試一試。
5.直觀道具
直觀道具可以充分利用聽眾的視覺功能。使你要表達的思想更形象直觀,因而更容易為聽眾所理解並被接受。直觀道具可以是當場喚起的幾個人,也可以是道具或展品,以幫助人們建立起有形的概念。你也可以采用三種最常用的視覺技術——易擦板、投影膠片或幻燈片。它們各自適用於某些特定的對象和場合。所有效果良好的直觀道具都有三個共同的特點:
①能讓會場上每個角落的人都能看到。
②圖文並茂;
③清楚易讀;
易擦板是有效的道具之一,因為它既可以事先準備好,又可以當場書寫,這種手段最適於不超過50人的場合,否則台下的人會因為距離過遠而看不清楚。然而易擦板也有缺點,由於板麵要朝向聽眾,書寫時演講者就隻好背對聽眾,除非找一名助手或聽眾中的誌願者來代勞。
透明膠片通過投影儀來顯示畫麵。它同樣可以事先準備好或者當場書寫。由於它可以清晰地投影到大銀幕上,因而適於聽眾多的場合。膠片上的字跡應該保證在10英尺以外也可用肉眼看清楚,每行不超過6個詞,每頁不超過6行。圖表也和文字的要求一樣。與易擦板相比,投影膠片的好處是演講者可以麵對聽眾,但又不象幻燈片那樣對室內光線要求得那樣苛刻,在光線充足的室內可以照常工作。當然如果背景暗些效果會更好。
幻燈是最簡練的專用直觀道具。它允許你將詞語、繪畫、圖表與人們的想象、設備、空間融為一體。它有比其它幾種道具更豐富的色彩,並且在大會場中有極高的大屏幕投影質量。演講者使用幻燈時可以麵對聽眾。幻燈的主要缺點是必須在黑暗的背景下放映,這樣整個室內的光線會比你希望的要暗些。
如今已有幾種新型的視像技術麵市,例如遙控天幕幻燈,連續畫麵電腦生成技術等。遺憾的是,這些手段還不能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