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明角第一次聽到自己在廣播中的講話時,不禁用手捂住了耳朵,埋怨道:“拿開!那根本不是我!那是冒牌貨!那個聲音就像在用指甲銼東西一樣難聽!”

從企業巨子到家庭主婦,要是人們發現自己說話的真相,必定大為沮喪。

要是在說話訓練課程中,把包括每位學生的最初談話用閉路電視錄下來,隨即予以重播。人們首次像別人一樣看到自己的談話、演講的樣子,幾乎感到無法置信。

我們要注意一些不良的社交、事業障礙,如:口臭、垢齒。我們采取行動避免這些,但我們的好友會告訴我們同樣不良的語言習慣嗎?

也許你說話時並未察覺自己的聲、貌,然而,別人卻不會放過。

你是否聲如其人?

有一次,某市舉行了一個高雅的宴會,那是全世界最好的餐廳之一,所有的來賓都是盛裝赴宴,珠光閃爍,冠蓋雲集。

最後抵達的那位女士令所有參加宴會的人相形失色,她就像孔雀立於雀群中那樣突出。她的衣裳飾品使每位女士羨慕之極;眼睛晶瑩閃耀,肌膚光滑細膩:身段風姿無可比擬。

不幸,她不但像孔雀般顯眼注目,張開嘴巴時,她的聲音也像孔雀那般刺耳。

在場的一位時裝雜誌的老板對此感到十分沮喪。一位語言專家對他輕聲地說:“這就是你的錯”。

“我的錯?”他驚奇地叫道:“人們怎麼會這麼想呢?”

“因為月複一月,年複一年,你的時裝雜誌總在女人眼前展示、誇耀具有魔效的東西:衣裳、香水、化妝、假睫毛、假發等等。”

“可是你從未告訴她們,要是她們在談吐上花費與用在臉孔、身材上同樣的心力的話,她們會變得多麼迷人。”

“你也向男人宣傳時裝,你為何不指出:一個男人的印象如何,其談吐的格調與溝通能力遠勝於他的服飾的剪裁樣式。”

“可是,成年人也能改變他的語言習慣嗎?”這位老總問。

“當然,”語言專家說,“我可以給桌子那邊那位朋友幾點忠告,使她的聲音立刻就能像她的容貌一樣動人,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培養出引人注目的談吐。”

老總又問道:“要是真能用那種方法幫助人們,而且你又曉得如何提供這種幫助,為什麼不去做呢?”

“要知道,總有一天我會去做的。”語言專家說道。

這就是“語言訓練”這門課程的來源。也是本書之始。

語言之星

杜樂絲·羅莎所以成為語言顧問,或許是無可避免的。三歲時,她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那些家長麵前唱了一首《回音先生,你好嗎?》之後,人類的聲音,以及聲音如何溝通早已令她心醉。她以唱歌、演劇渡過了高中、大學的生活。此後,又繼續在歌劇院、百老彙夜總會中做職業性的唱歌、表演。她貪婪地吸收每一點能搜集到的關於聲音、語言及演講的知識。

大都會歌劇院的明星,如佛羅倫斯·伊斯頓、康娜·馬裏奧、齊伐尼·帕瓦羅蒂都很有耐心地與她共事,教導她如何運用呼吸,如何表達她的聲音,如何在談吐中注入生動的美感,如何保護聲帶等。

她研究這些共同演出的明星,模仿他們的技巧,不畏羞怯向他們求教。他們的仁慈令人難以忘懷,雪莉·布絲教她如何在舞台上使眼淚收放自如,觀察尤·伯連納使她學會在開幕之前專心致誌、旁若無人。瑪麗·馬丁指導她如何以手勢與身體動作來唱歌,以贏得滿堂掌聲。葛黛德·羅倫斯指點她許多吸引注意力的秘訣。

這位語言學家從參加宴會的那一天起,就開始發展現在為人熟知的“語言動力學”的研究課程,所有這些一點一滴的知識都串連起來。從那時起,她已向紐約的千百學生,向全國各處參加她的演講會的人群,無數的收音機聽眾與電視機觀眾,說明了引人有效談吐的簡易訣竅。她重新分析研究各階層形形色色的美國人的語言習慣、講話方式與形象。現在她的學生範圍極其廣泛,有七十歲的老人,有十來歲的少男少女,有行政的主管人員,有家庭主婦,有速記員、推銷員、店員、移民,有經紀人、律師、政府客官、農民、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