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麼的就想起剛剛看的那場‘神話’VS‘石中劍’的群P視頻,後麵附加了一句拍攝者的評論,“據估算,此役累計降級人次超過3000……其中神話公會600人次,石中劍公會500人次。”
當時我還奇怪了,500+600也才1100啊?剩下那近2000人次哪去了……這下全明白了!剩下兩千死的那都是前來觀摩學習的圍觀者們……
北京時間晚上6點,‘沉淪’中還隻是下午。沉淪裏的一天也是24小時,但無論何地,白天都會長一些,最長的能有20小時朝上,這也是為了方便玩家而作出的設定。
人馬越聚越多,正主兒開始登場。我們三人逛著逛著不知道怎麼的就跑到奧蘭克山的另一麵來了,也就是靠著哈德納城這一麵,因此我們隻能看到死亡之火這邊的人馬。人太多時就談不上什麼陣容或者戰術了,數十個公會雖然同一陣線卻涇渭分明的看得出一團一團的人群來。大家都不是啥正規訓練過的軍人,像KUA公會那樣百人以下的統一行動和戰術配合,在遊戲中已經算是極限了。人再多一些,那就顧不上許多鳥。僅僅是本能的各自選擇自己的站位——穿布衣或皮甲的你非要站到前排去送死也不會有人攔你。
我們三人找了處地勢稍高的石頭方便欣賞。從上往下看果然一目了然。死亡之火一方原也不怎麼整齊的人馬被周圍趕集似的散亂玩家一襯托,倒也顯出幾分殺氣來。幾千人說起來似乎沒多少,真的堆在一起時卻能讓人生出一股千軍萬馬浩浩蕩蕩的感覺來。這時候就看得出來,即使是在參戰公會中,40以上的還隻是相對少數,大部分都是穿著跟我們身上樣式差不多的30+裝備。
人數上……恐怕對陣雙方加起來的數字還不到那些來看熱鬧的玩家們的一半……人群中偶爾一兩個高出眾人的身影特別顯眼——那是騎了坐騎的。在目前坐騎仍是個希罕物,能擁有坐騎的就代表兩個字——高手。哪怕騎的是匹毛驢也有大堆的仰慕者。這叫身份~
我們三人有默契的互視一眼,顯然不約而同的想到了我們的機械鳥……該抓緊時間升升級,咱也騎出去顯擺兩圈。
6點15分。死亡之火一方的陣後出現了一杆黃色大旗和一個巨大的魔法陣。同時隱約可見圍繞著奧蘭克山四周的荒野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圓形光圈。
“奪旗模式。”卡卡仍舊在觀察著下方的人群,嘴裏說道。
“什麼模式?你見過?”崔三好奇問道。
“我剛剛下線時上官網看的。昨天神話和石中劍那場也是用的這個模式。那個旗子後麵的魔法陣是複活點,隻要不出這個大圈子,死亡後可以重新上戰場。哪方的旗子先被砍掉就算輸。不過估計挺難,昨天那場好像就是打滿三小時兩方的旗子都沒倒,結果是係統評積分判定‘石中劍’獲勝的。”卡卡解釋道。
6點20分,雙方的一小部分人馬已經交上火了,主要是充當斥候的弓箭手在遠遠的對射。不過此時時刻尚未到,即使射殺了對方也無法獲得積分。
我敢肯定,跟我一樣打著‘趁火打劫混水摸魚’的想法的玩家絕不在少數,大部分人應該都是抱著‘有便宜就撈沒便宜就當瞧個熱鬧’的心理而來。我暗暗警惕,別偷雞不成蝕把米才好。
6點30分。整個被光圈圍繞的區域中響起一聲悠長嘹亮的號角聲,每個參戰者頭上同時出現一個刀斧斜交的圖案,死亡之火一方人馬身上全部被標上明黃色的標記,而龍魂一方則是亮藍色的。
雙方一開始還裝模作樣中規中距的來了倆回合,5分鍾沒到,當雙方主力在北側山腰處對撞時,場麵立刻哄亂起來。
任何試圖維持陣形或掌握局勢的指揮都是徒勞。
當雙方都發現亂衝亂砍比勉強保持隊形更有效率時,混亂立刻如洪水般蔓延開,一發不可收拾,五彩繽紛的魔法光焰胡亂飛舞,鱗次櫛比的技能效果到處可見,層出不窮的咒語聲、戰嚎聲、呼喝聲、叫罵聲……一個接一個吵吵嚷嚷鬧得不可開交。
“這就是所謂的‘會戰’?”崔三顯然還不太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愕然問道。他大概以為玩家們應該像《指環王》電影裏那樣氣勢磅礴陣容齊整。
“你沒去看昨天那場神話對石中劍的視頻?”卡卡問道。
崔三搖頭歎氣。我樂嗬嗬的拍拍他肩膀道,“這叫群P,不叫會戰。你希望看到的壯觀場景不是玩家們能做得出來的。不過總有機會看到的。”
當初跟著龍魂眾人一起掃蕩羅曼斯邊境時我就見怪不怪了。散亂的玩家們與羅曼斯正規軍的陣容形成鮮明對比。那些NPC軍人們如鋼鐵一般肅然林立,300人規模一隊重騎兵的整齊衝鋒就能讓人產生山崩海嘯勢不可擋的畏懼感。玩家們是永遠無法做到這個程度的。
我在以往的遊戲中經曆過的群P得出的結論與那些論壇上介紹的經驗是一致的。那就是——玩家的群P一旦超過五百人,則最有效率的戰鬥單位是6-8人的小團體。10人就已經是混戰中有效配合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