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讓開始,以勝利告終,是人情關係學中不可多得的一條錦囊妙計。成功的第一步便是讓自己的利益和意圖絲毫不露,讓對方因為你能投其所好而情願做你要他做的事兒。你先表現得以他人利益為重,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利益開辟道路。在做有風險的事情時,冷靜沉著地讓一步,讓別人走在前麵,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結局往往更能取得絕佳效果。
尊重並突出別人的觀點和利益,這是我們欲求他人合作的最有力的法寶。人們常常不會正確使用這一法寶,是因為他們常常忘記了,如果我們過分強調自己的需要,永遠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那別人對此即便本來是有興趣的,也會改變最初的態度。
要感動別人,贏得別人的支持,就得從他們的需要入手。你必須明確,要一個人做任何事情,惟一的方法就是使他自己情願。同時,還必須記得,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各人有各自的癖好和偏愛。隻要你認真探索對方的真正意向,特別是與你的計劃有關的,你就可以依照他的偏好去對付他。你首先應當將自己的計劃去適應別人的需要,然後你的計劃才有實現的可能。比如說服別人最基本的要點之一,就是巧妙地誘導對方的心理或感情,以使他人就範。如果說服的一方特別強調自己的優點,企圖使自己占上風,對方反而會加強防範心理。所以,應該注意先點破自己的缺點或錯誤,暫時使對方產生優越感,而且注意不要以一本正經的態度表達,才不會讓對方乘虛而入。
美國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歲那年就任芝加哥大學校長,有人懷疑他那麼年輕是不是能勝任大學校長的職位,他知道後隻說了一句:“一個30歲的人所知道的是那麼少,需要依賴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長的地方是那麼的多。”就這短短一句話,使那些原來懷疑他的人一下子就放心了。人們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往往喜歡盡量表現出自己比別人強,或者努力地證明自己是一個有特殊才幹的人,然而一個真正有能力的領導是不會自吹自擂的,自己的學識如何,當然不在於他自己的評價,就是把自己的學識抬得再高,也不會使自己真正的學識增加一分一毫,反過來貶得再低,也不會使自己的學識減少一分一毫。
讓步其實隻是暫時的退卻,為了進一尺有時候就必須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讓,為了避免吃大虧就不應計較吃點小虧。美國第一屆總統華盛頓在任時,身邊的副總統是德雷斯頓,這是個閑差,可是德雷斯頓卻把它變成具有實權的職位,他常常在演說時講一些他做副總統鬧出的笑話,這樣做的結果非但沒有降低自己,反而贏得了敬佩和擁護。
98.扔掉輕浮的形象
當別人發現他市民氣十足時,就不會再把他看得很神聖。輕浮的人還得不到對一個人應有的尊敬。輕浮最能自貶人格,因為輕浮與受人敬重的品格完完全全背道而馳。輕浮之人無內涵可言,年老時更是如此,因為人愈年老愈需要謹慎。盡管輕浮這種缺點屢見不鮮,卻會招致極端的輕蔑。
——巴爾塔沙·葛拉西安 智慧語錄
人類對輕浮者的鄙薄其實正表明了人與人之間關係仍有待改進,因為,一個使所有的輕浮者都能得其所哉的世界,也就距離天堂不遠了。視生命為賞心悅目之事,這是輕浮者的世界觀;視人間為自家後花園,這是輕浮者的理想國。
在社會生活中,領導者的形象尤為重要,因為領導者代表著一級組織,代表著一個集體,握有一定的權力,處在組織人、教育人、領導人的特殊位置,領導者的形象就是威信。不輕浮、形象好的領導者,他的威信自然就比較高,就能得到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就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就能把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推動工作卓有成效地開展,正所謂“其身正,不令則行”。領導者的威信,關係到幹群關係,關係到事業的成敗,每個領導者都必須高度重視。領導者威信的好壞不取決於地位的高低和權力的大小,而是其思想品質、才能、行為、作風等多方麵內在素質的集中表現,如果沾染上輕浮的毛病,這些品質就會受到極壞的影響。
領導者如果想要做到擺脫輕浮的惡劣影響,就必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自重,即自我尊重,在道德意義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譽,待人處事端莊厚重,與自己的身份相吻合,不失之輕浮、流俗。自我尊重是領導者自覺進行思想意識修養的內驅力。領導者堅持自重,就是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自輕自賤,而是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注意維護自己的外在形象,注意自己的人格。
自省,就是自我省悟、自我檢查、自我解剖,要堅持養成每日“三省吾身”的習慣,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檢點自己的作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集體和全體下屬的共同利益。自省的過程是一個自我批評、自我監督、與自身不良觀念和行為作鬥爭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自糾、自律,打掃洗滌頭腦中的“灰塵”和“汙垢”,就可以少犯錯誤,使自己的道德品質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