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成功人為(1 / 2)

折疊人生得到的成功厚度並不是別人幫你的,是靠自己踏踏實實地折疊換來的。有的時候,你敢想卻不敢做,浪費了折疊人生的機遇;有的時候,你敢做卻不敢想,這就猶如霧中打靶。成功始於自己,成於自己。要想排除人生的障礙,關鍵在靠自己。西諺說得好:“上帝隻拯救能夠自救的人。”成功是靠自己的明確方向和目的指引的結果。你不願成功,誰拿你也沒辦法;你自己不行動,上帝也幫不了你。簡而言之,成功人為。

有一位法國記者叫馬維爾,在美國的南北內戰時曾采訪過林肯。問:“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想過廢除黑奴製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們那個時期就已草就,可是他們都沒拿起筆簽署它。請問總統先生,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下來,給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可能有這個意思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

馬維爾還沒來得及問下去,林肯的馬車就出發了,他一直都沒弄明白林肯這句話的含意。

林肯去世50年後,馬維爾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林肯在信中談到幼年時的一段經曆。

我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場,上麵有許多石頭。正因如此,父親才得以以較低的價格買下。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麵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

有一年,父親去城裏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裏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給弄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象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伶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隻是因為他們認為不可能。其實,有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象之中,隻要我們踏踏實實的麵對問題,總有解決的時候。

讀到這封信的時候,馬維爾已是76歲的老人,就是在這一年,他正式下決心學漢語。據說3年後的1917年,他在廣州旅行采訪,是以流利的漢語與孫中山對話的。

如果你真得想成功的話,那麼你就要為自己設定的目標而為之奮鬥,而且每個成功人士都有失敗的自由,我們也應該有所準備,隻要我們的夢想還在。

經過1999年秋季媒體的狂炒,吳士宏已成為現代人耳熟能詳的名人。其實在這番炒作之前,她的經曆與業績就不斷見諸報端,隻不過沒有如此密集罷了。

在吳士宏努力向上的過程中,以她初次到IBM麵試那段最為精彩。

當時還是個小護士的吳士宏,抱著個半導體學了一年半許國璋英語,就壯起膽子到IBM來應聘。

那是1985年,站在長城飯店的玻璃轉門外,吳士宏足足用了五分鍾的時間來觀察別人怎麼從容地步入這扇神奇的大門。

兩輪的筆試和一次口試,吳士宏都順利通過了。麵試進行得也很順利。最後,主考官問她:“你會不會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