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世紀初時候。
人們以為科技會一直進步,並且速度會很快,實際上並不是。
瓶頸差不多是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出現的。
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裏,雖然陸續研發出不少東西,然而真正起來隻是進步,並不算革新。
受限於能源等方麵因素的限製,自從上世紀數字時代降臨後的高速發展步伐,一下子慢了起來,隻能鞏固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成果,感覺就像是走到了頭。
也正是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絕大部分燃油車開始退出曆史舞台,以電能為動力的汽車成為主流,續航裏程逐漸增加到一千五百公裏左右,緊接著就沒再研發出更先進的高性能電池。
07年,一場隕石雨改變了現狀。
有塊直徑約十米長的隕石在亞洲上空解體,隨後掉落在東南亞各地,大的有一噸左右,砸中了艘貨輪,慢慢沉進港口中,的隻有幾克重,掉在地上很難被發現。
最初時候新聞圈圖個新鮮,當作熱鬧報道了幾篇,然而兩個多月之後,竟然有消息傳出那些隕石當中,蘊藏著困擾了科學界大半個世紀的然超導體材料!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時速數千公裏的真空管道超導磁懸浮列車成為可能!
意味著非洲撒哈拉地區的太陽能可以給北美洲供電!
意味著電腦的性能可能上升數百倍乃至上千倍!
更讓人震驚的是,核聚變項目貌似也有機會實現——核聚變反應堆“磁封閉體”技術。
核聚變反應時,內部溫度高達一億到兩億攝氏度,沒有任何常規材料可以包容這些物質。
而超導體產生的強磁場可以作為“磁封閉體”,將熱核反應堆中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包圍、約束起來,然後慢慢釋放,從而使受控核聚變能源成為前景廣闊的新能源。
由於核聚變原料的廣泛性,能源問題有望就被徹底解決,即使是遠距離的太空旅行,也會變成可能。
當然了,這些隻是“有可能”而已,人們已經尋找這種常溫超導材料太久了!
狂歡過後,噩耗也隨即傳來,因為人們無法分析這種材料,可以在常溫下使用其超導性能沒錯,但對於如何大規模生產毫無頭緒。
人們知道了常溫超導體確實存在,卻無法大規模擁有這種鐵基的超導材質,不得不這是種悲哀,總共隻有六噸多重的隕石,裏麵還夾雜著少量無用雜質,可用的不過四噸多而已,夠幹什麼?甚至沒法做出一根長電線。
這是07年發生的事。
提到這個,就不得不起一個人……蘇北鬥的便宜老爹,蘇百川。
那會兒他已經迷上文學,這顆隕石是他一路盯著,從火星附近飛過來的,結合從隕石中分析的其他成分,以及當時發生的超大隕石衝撞火星,從火星表麵“擦身而過”事件,斷定這顆隕石跟火星脫不了幹係。
原本被放棄的載人探索火星計劃,就這樣被提上了日程,誕生出全新的“戰神計劃”,想搞到更多礦石帶回去研究,或者以礦養技術,弄出更多運載設備往地球。
至於為什麼會有競爭者,但隻能聰明人不止他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