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頭腦“活”一點兒——遇事莫鑽牛角尖(3)(1 / 3)

當你感到憂慮的時候,最好不要一個人琢磨,這樣很容易走進死胡同,你最好走出門去,跟知心的朋友或同事聊聊自己的近況以及產生憂慮的原因,跟他們說說心裏話,這樣可以減輕內心的痛苦,減緩或消除憂慮情緒。

(4)學會轉移與遺忘

很多人產生憂慮之後總會耿耿於懷,沒辦法釋懷,對事情拿得起放不下,這樣隻能使這種不良的情緒繼續蔓延,日益加劇。因此,當某件事引發你的焦慮的時候,一定要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件事上,嚐試把這件事盡快遺忘。因為如果你抱著這件事一味地悲傷、難過、歎氣隻能增加你的心理負擔,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所以應對麵對現實,明知一點兒,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挽回的,拋開它,忘記它才是你應該做的。隻有這樣你才會慢慢遠離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在轉移和遺忘中尋求內心的平靜,緩解憂慮,避免遭受更嚴重的傷害。

(5)學會微笑

微笑能夠促進頭部和大腦血液的流動,驅散憂慮,減緩精神壓力,消除緊張,產生良好健康的情緒,使人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同時微笑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增進交際和友誼;從健康的角度看,微笑還能夠促進肺活量,清潔呼吸道,幫助肌肉放鬆。學會了微笑,就學會了消除憂慮的秘訣,學會了爭取時間和精力的方法。

上麵的六個技巧能夠幫你趕走憂慮,讓快樂進駐你的心中。

我們之所以要擺脫憂慮,主要是憂慮會讓人沒辦法冷靜地應對問題,甚至還會導致整個行動的失敗。

趕快把自己從憂慮中解放出來,全力向自己的目標奮鬥,你就會發現你還有許多潛力等待你的開發!

很多人認為,空虛、無聊等這些身心不健康現象是因為無法處理好外在事物造成的,事實上,它的根本原因是個人內心中的憂慮所導致的心靈空洞和虛弱。一個人如果內心世界空洞是沒辦法管理好外在事務的,因為他沒有足夠有意義的基礎來發展良好的自我功能,去發現實現目標的意義。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許都會在某個階段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我認識的誤區。有人可能過於自負,眼高手低;有人可能心存自卑,缺少自信。這些都是不能辯證地認識自己,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內心世界的表現。

人在自己的人生長河中,要經曆無數次這樣和那樣的事情,其中有成功有失敗,有喜悅有悲哀,有獲得有失去,有歡笑有淚水,無論是平坦還是坎坷,無論是順利還是曲折,不在於事情本身的好壞,不在於世人的評說與否,關鍵在於自己的認識,在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何去感知,如何給自己一個準確客觀的答案。

行為由思想而來,思想由自己的內心世界而來。內心世界的活動可以帶給人成功,帶給人順利和祥和,也可以顛覆和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帶給人災難。

管理好自己的內心世界,是我們自己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工作。管理得好,就會有成功、有快樂、有幸福、有安康;管理得不好,輕則自己痛苦、難受、不順利,重則害人害己、追悔莫及。

管理好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程,需要我們終身去學習,校正、完善和補充。一個人必要的追求是要有的,但不能有太多太強烈的私心和欲望,不能有過多的奢求和索取,更不能使自己的要求和欲望無限製的膨脹和泛濫,以至於不好管理,難於管理。

古人也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管理好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一切成功的基礎,假若基礎沒有夯實,那摩天大樓又該怎麼平地起呢?

管理好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責任!管理好自己的內心世界,既可以讓自己生活得幸福平和,又能夠在人生中實現更多的夢想,取得更大的成功之類的。

7.拒絕事必躬親,借力比親力親為更有效率

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具有較強的自信心,他們對自己能做什麼很有把握,而對他人能做什麼卻不太放心,於是成為了讓他人幹不如自己幹的事務主義殉職者,養成了事必躬親的習慣,這種精神未必可嘉,方法更屬不當。

即使是最基層的員工都需要自己的工作空間和權力空間,如果管理者管得太多太細,下屬會不自覺地放棄了思考,而管理者又會為此疲憊不堪。所以,事必躬親是一種惡習。

造成事必躬親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在於:首先不知道時間運籌術,也就是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不知道過多地把工作包攬到自己身上能否勝任,不知道有些瑣事由自己來做值不值得;其次是按自己的行為模式要求他人,錯誤地注重表現而忽略了結果,不適度的要求別人自然產生不信任感;再次就是隻看到節省時間於一時一事,隻看到自己動手可以免掉督促、檢查和交代的時間,沒有看到一旦讓別人去做,再碰到類似的工作,就可以不再親自動手,最終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