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計劃,他們將在意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南麓的奧斯塔河穀登山,然後再於晚些時候前往“威尼斯商人的故鄉”領略“文藝複興”時期的古韻遺風。美麗的水城威尼斯是薩特心馳神往的聖地。他曾不止一次地對莫雷爾說:“來意大利,就要去威尼斯,如果不能成行,將是我最大的遺憾。”作為親密無間的好友,莫雷爾知道,薩特說這樣的話並非偶然,莎翁膾炙人口的名作《威尼斯商人》對薩特影響極大,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朋友,九死不悔,甘願讓放印子錢的猶太商人奪去生命的俠腸義膽使薩特深受感動。他說:“我理解安東尼奧,也崇尚他的價值觀,然而在世風日下的今天,在我們西方,有多少人的所作所為與安東尼奧舍己救人的精神格格不入。”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為人著想,救人於危難之中,這樣的事他究竟做過多少,他不知道,莫雷爾也記不清。難怪哈佛學友都叫他“安東尼奧”。
莫雷爾永遠不會忘記在奧斯塔河穀那難忘的5天,永遠不會忘記薩特在料峭的寒風中捋一下金色的長發,然後掏出匕首將他與自己維係著的唯一的一根繩索,也是他借以生存的一線希望毅然斬斷的悲壯一幕。
“這是怎樣的一幕,它如同一張永不褪色的底片,已深深地珍藏在我記憶的深處,將成為我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莫雷爾如是說。
當暴風雪下到第4天時,他們迷路了,接著又與外界失去了聯係,很快食物也將告罄,此時河穀中兩個饑腸轆轆的登山者賴以充饑的食品,隻剩下不足17磅的牛肉了。入夜,在溫暖的帳篷中,在熊熊篝火旁,薩特望著這“最後的晚餐”,若有所思地對莫雷爾說:“吃下去!”莫雷爾無言,薩特又重複一遍,幾番推讓,莫雷爾終將這少得可憐的食物吃了下去。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如果不能盡快找到出路,盡快與外界取得聯係,對於饑寒交迫的登山者來說意味著什麼,他們都很清楚。當莫雷爾吃下最後一口食物時,薩特已將所有的登山器械背到自己身上,並將維係兩人的一條繩索做了最後一次檢查。
一陣強勁的寒風卷著鵝毛大雪呼嘯而過,薩特一失足,身體摔向穀底……一條繩子維係著他年輕的生命。
懸空的薩特在身體失衡後的下墜過程中重重地撞在了岩石上,致使手臂粉碎性骨折,更可怕的是隨身攜帶的許多攀岩器械也在這沉重的一擊中遺落了,而這一切不幸也正是莫雷爾在營救過程中顯得束手無策的重要原因。
幾個小時過去了,莫雷爾嚐試著各種手段,以期挽救薩特,無奈兩人身邊都沒有得力的救援器械,加之薩特的手臂嚴重受傷,所以兩人的努力一再付之東流,處境也在一步步惡化。
時間一分一秒地在寂靜的河穀中流逝。“再不割斷繩子,莫雷爾也在劫難逃”。身體懸在岩壁中間的薩特想道。此時,頭頂又傳來莫雷爾的聲音:“薩特,堅持。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會走出困境!”
眼看夜幕又將降臨,這樣的喊聲在薩特的耳畔幾乎回蕩了24小時。
“朋友,不要做無謂的努力了,你應該活著……”薩特喃喃道。此時,他想到了死,為了不連累莫雷爾,他決心長眠在異國的土地上。驀然,在幽幽的河穀,薩特看到了自己美麗的妻子,他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仿佛又一次與妻子蕩舟於風景如畫的日內瓦湖……不能再猶豫了。終於,他做出了最後的決定,這是一個讓莫雷爾五內俱焚、讓世人為之汗顏的決定,在生死之間,他接受了死神,他要以“死”去實現生命的意義。“莫雷爾,聽著,隻有犧牲我,你才可以脫險,我要割斷繩子。祝你好運,永別了!”說著他拔出了隨身攜帶的登山匕首……雪光下,薩特的臉龐如阿爾卑斯山的岩石般堅毅,藍色的眼睛熠熠生輝,仿佛熊熊火炬照亮了幽暗的河穀,盡管頭頂又傳來了莫雷爾近乎憤怒的勸阻聲,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割斷了繩索,任由自己的軀體向深穀下墜,下墜……悲痛欲絕的莫雷爾在兩天後獲救了,而英勇的薩特卻殞命了。在出事地點,救援人員看到了積雪中的薩特,他靜靜地躺著,在他的腰間,人們看到了人間的大勇、世間的摯愛,那是一條被斬斷的繩子,這是他的生命線,是他親手割斷的。
奧斯塔河穀悲壯的一幕,在莫雷爾看來,似一首遠去的歌,一首遠去的悲歌……美文欣賞
真正的朋友,永遠是患難相濟的。假若有人隻在你幸運時表示關注,而在你落難之時卻棄你而去,那種人就不配稱之為朋友。假若有人在最困難時伸出援手、在最危難之中挺身而出,那麼,他才不愧“朋友”這個稱號。
不負與被負
陳漫雪
總能自覺地做到路遇盲人問路,就多繞兩條街幫他去找,不負於社會責任感;把那份月報表再認真地核對一遍,不負於工作;把任何一個朋友的煩惱當作自己的煩惱,不負於友誼。
從不打算做有負於任何人的事。
一向是一個負責的人,對自己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句話,每一件事負責。即使對小孩子也決不食言,怕他會因為一個小小的“被負”而留下心靈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