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也是說的一部分,而且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誇誇其談的人不一定就是會說話的人,惜字如金也不一定就拙於言辭,關鍵是要會聽,必要的時候,閉起嘴巴,隻需豎起耳朵,反倒能把話“說”圓滿。這就是說與聽的辯證法。
能讓別人說痛快的人最會說話
人們都喜歡自己說,而不喜歡別人說話;同時也往往更喜歡談論自己的事情,並且在沒有完全了解別人的情況下,就對別人盲目下判斷,這樣便造成了人際交往中難以溝通的情況,構成交流的障礙和困難,更有甚者會造成雙方的衝突和矛盾。
卡內基的名聲遠播到歐洲,歐洲的有些地方就邀請他去作演講,卡內基有了一次歐洲之行。
從歐洲回來之後,一天,卡內基的朋友邀請他參加橋牌晚會。在這個晚會上,隻有卡內基和另外一位女士不會打橋牌,他倆坐在一旁就閑聊上了。
這位婦女知道卡內基剛從歐洲回來,於是就對卡內基說:“啊,卡內基先生,你去歐洲演講,一定到過許多有趣的地方,歐洲有很多風景優美的地方,你能講講嗎?要知道,我小時候就一直夢想著去歐洲旅行,可是到現在我都不能如願。”
卡內基一聽,就知道這位女士是一位健談的人。他知道,如果讓一位健談的人很久地聽別人說話那就如同受罪,心中定是憋著一口氣,並且不時要打斷你的談話,或者對你的話根本毫無興趣。他明白這位女士想從自己的話中尋找一些契機好幫助她能夠開始自己的談話。
卡內基剛進晚會時聽朋友介紹過她,知道她剛從南美的阿根廷回來。阿根廷的大草原景色秀麗,到那個國家去旅遊的人都要去看看的,且都有自己的一番感受。
於是他對那位女士說:“是的,歐洲有趣的地方可多了,風景優美的地方更不用說了。但是我很喜歡打獵,歐洲打獵的地方就隻有一些山,很危險的。就是沒有大草原,要是能在大草原上邊騎馬打獵,邊欣賞秀麗的景色,那多愜意呀……”
“大草原”,那位女士馬上打斷卡內基的話,興奮地叫道,“我剛從南美阿根廷的大草原旅遊回來,那真是一個有趣的地方,太好玩了!”
“真的嗎,你一定過得很愉快吧。能不能給我講一講大草原上的風景和動物呢?我和你一樣,也夢想到大草原去的。”
“當然可以,阿根廷的大草原可……”那位女士看到有了一個傾聽者,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她在大草原的旅行經曆。然後在卡內基的引導下,她又講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風光和她沿途旅行的國家的風光,甚至到了最後,變成了她對自己這一生去過的美好地方的追憶。
卡內基在一旁耐心地聽著,不時微笑著點點頭鼓勵她繼續講下去。那位女士講了足足有一個多小時,然後晚會就結束了,她遺憾地對卡內基說:“卡內基先生,下次見麵我繼續給你講,還有很多很多呢!謝謝你讓我度過了這樣美好的一個夜晚。”
卡內基在這一個小時中他隻說了幾句話,然而,那位女士卻向晚會的主人說:“卡內基真會講話,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我很樂意和他交談。”
其實卡內基知道,像她這樣的人,並不想從別人那裏聽到些什麼,她所需要的僅僅是一雙認真聆聽的耳朵。她想做的事隻有一樣:傾訴。她心裏真想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全都講出來,如果別人願意聽的話。對這種談話者,最好不要自以為是,賣弄口才,堵住他們的嘴巴,那隻會贏來打哈欠的嘴巴和厭煩的表情。一般人有兩種心理狀態:其一是,一般來說,一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他總是事事從自我的角度出發,他最喜歡的是他自己而非別人,他最愛談論的便是自己,所以在談話時不是傾聽別人講話,而是口若懸河地向別人講自己的事。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者。其二是,不是很健談的人,他的心理活動比較複雜,情緒變化較大。由於他沉默寡言,不開心的事情不願講出來,許多煩惱的情緒都被理智積壓在心中。有時候,有了什麼高興的事情,也不喜形於色,不願與人分享,也埋藏在心中,這種人表麵上看起來不動聲色,堅強沉著,內心活動卻很激烈。因此,遇到一次宣泄的機會,而你正是他的朋友,你千萬不能打斷他,這時你所做的事就是靜靜地聽。在傾聽的過程中,你們的友誼在加深,他對你的信任程度也在增加,你會因此而獲得一份真誠的友情。因為當他發現你在認真地聆聽他的話時,好感和親近感便油然而生了,因為你已滿足了他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你一開始便尊重他了,他在你的這種態度上找到了他的重要感、自信心。
從學習傾聽開始學習說話
真正有效的聆聽,不僅僅是耳朵的簡單使用,而是和嘴巴、腦袋有效的配合。尤其是嘴巴,因為許多人一直認為當別人說話時,閉起嘴巴才是講禮貌的表現。
“聆聽”的要旨是對某人所說的話“表示有興趣”。如果發言者談論的內容確實無聊且講話速度又慢,我們可以轉變自己的想法,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設想聆聽這場談話或多或少都可使自己獲益,那麼在聆聽別人談話時就會自然流露出敬意,這也才是有禮貌的表現。某位職業經理人被一家大公司聘用擔任銷售經理。但是,他對公司具體的推銷品牌和推銷業務卻絕對是一竅不通。當推銷人員到他那裏去彙報工作並征求建議時,他什麼答複都無法提供——因為他自己一無所知!然而,這個人的確是一個懂得如何傾聽的高手。當手下的推銷員問他什麼問題,他都會回答:“你自己認為你應該怎麼做呢?”那些人自然就會說出他們的想法和解決方案,他接著就點頭表示同意,然後他們就滿意地離開了。他們都認為他是一個優秀的銷售經理。
具備優勢的時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陽不語,自是一種光輝;高山不語,自是一種巍峨;藍天不語,自是一種高遠……人也一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取得成績的時候需要沉默。麵對成績和掌聲,成功者報以深深的一鞠躬。這是無聲的語言,是恰到好處的沉默。
遭受挫折的時候需要沉默。在失敗和厄運麵前,拭去眼淚,咬緊牙關,默默地總結教訓,然後再投入新的戰鬥,不失為上策。
等待時機需要沉默。造化總是把機會贈送給有充分準備的人。怨天尤人無濟於事,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承擔痛苦的時候需要沉默。如果親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傷之中,此刻,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過一段時光,默默地為他做一些事情。
溝通心靈的時候需要沉默。不是隨便打斷他的話,而是善於傾聽。從傾聽中汲取智能,彌補紕漏,建立信任,產生滿足。
沉默是金,有些人以為就是不開口少說話,其實,這並不是說要你成天板著臉,冷冰冰地讓人難以琢磨,而是適時適度地運用沉默的力量。
長時間的沉默會給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我們常常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監獄中有一個叫做禁閉室的房子,用來懲罰不聽話的犯人。房間不僅非常狹窄而且最重要的是那裏既見不到陽光又沒有人和你說話,你就這麼靜靜地呆著,一呆兩個星期或者更長。實際上,正常的人即使是在裏麵關上一天都感覺度日如年。因為人性是排斥黑暗和沉默的,沉默使人感到沒有依靠,有的時候真的可以讓人為之瘋狂,所以人常常會沉不住氣。
正因如此,許多心理戰的高手才經常會利用這張牌來打擊對手,利用它來達到目的。
台灣有一個經營印刷業的老板,在經營了多年之後萌發了退休的念頭。他原來從美國購進了一批印刷機器,經過幾年使用後,扣除磨損費應該還有250萬元的價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這批機器的時候,一定不能以低於250萬的價格出讓。有一個買主在談判的時候,針對這批機器各種問題滔滔不絕地講了很多缺點和不足,這讓印刷業的老板十分惱火。但是他在自己剛要發作的時候,突然想起自己250萬元的底價,於是又冷靜了下來,一言不發,看著那個人繼續滔滔不絕。結果到了最後,那人再沒有說話的氣力,突然蹦出一句:“嘿,老兄,我看你這個機器我最多能夠給你350萬元,再多的話我們可真是不要了。”於是,這個老板很幸運地比計劃多賺了整整100萬元。
傾聽是一門藝術。傾聽的技巧就是在對方談話時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地聆聽。當某個人到你的辦公室來和你談判時,你絕對不允許任何事情分散注意力。如果你是在一個喧嘩嘈雜的房間裏和人談話,你應當想方設法地讓對方感覺到你們是在場的惟一兩個人。
在交談中,你的雙眼應直盯著對方。即使此時有一個持槍的暴徒突然闖進房間,你或許也不會注意到他。尼克深深地記得被冒犯的一次親身經曆:尼克和他的銷售經理正在共進晚餐,每次那位漂亮的女招待經過他身邊時,銷售經理的視線就會一直追隨著她,直到看不見為止。尼克當時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並憤憤不平地想道:“那位女招待的腿顯然要比自己說的話對他更重要。他一點都沒有認真聽我講話,他完全漠視了我的存在!”為了清楚地聽到對方的談話,聚精會神、集中注意力是必要的,因為如果我們的精力不集中,我們就會神遊天外、心不在焉。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個有修養的聆聽者會記住所有發言的內容重點,並完全了解別人的希望所在,而不是去注意發言人的長相、聲調。
在對方傾訴的時候,盡量不要打斷對方說話,大腦思維緊緊跟著他的訴說走,要用腦而不是用耳聽。要學會理性的善感。理性的善感就是憂他而憂,樂他而樂,急他所需。這種時候往往要配合眼神和肢體語言,輕柔地看著對方的鼻尖,如果明白了對方訴說的內容,要不時地點頭示意。必要的時候,用自己的語言,重複對方所說的內容。如:你剛才所說的孤獨,是指心靈上的孤獨,所以你在人越多的時候,越感到孤獨,不知道我對你理解的是否正確(要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
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應當掌握的四個要點是:注意、接受、引申和欣賞話題。
(1)注意
傾聽時,眼睛注視說話的人,將注意力始終集中在別人談話的內容上,給予對方一個暢所欲言的空間,不搶話題,表現出一種認真、耐心、虛心的態度。
(2)接受
交談時,通過讚同的微笑、肯定的點頭,或者手勢、體態等做出積極的反應,表現出對談話內容的興趣和對談話對方的接納與尊重。
(3)引申話題
通過對某些談話內容的重複和對談話對方情感的重述,或通過提出某些恰當的問題,表現出對談話內容的理解,同時幫助對方完成敘述,從而使話題進一步深入。
(4)欣賞
在傾聽中找出對方的優點,顯示出發自內心的讚歎,給予總結性的高度評價。欣賞使溝通變得輕鬆愉快,它是良性溝通不可缺少的潤滑劑。
傾聽可以打消別人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