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性格?
《辭海》中的解釋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態度和行為方麵的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如寡斷、剛強、懦弱等。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如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由於具體的生活道路不同,每一個人的性格會有不同的特征。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
性格一詞原意指印記、製圖、標誌。英文性格Personality一詞的語源一般都認為它來自希臘文Persona。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希臘人在演戲時戴上的麵具,後指演員在戲中扮演的角色,並指扮演該角色的人,有時也指具有特征的人。
台灣著名學者柏楊在其著作《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說:“這麼一個龐大的國度,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一個龐大民族……這樣的一個傳統文化,產生了現在這樣的一個現象,使我們中國人具備了很多種可怕的特征……譬如‘髒、亂、吵’、‘自私’、‘窩裏鬥’、‘不能團結’、‘死不認錯’……”
而清末民初的著名學人辜鴻銘老先生卻在他的英文著作《論中國人的精神》中對中國人的特征大加讚美:“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是:作為一個有悠久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夠過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他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了對比,凸顯出中國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國人博大、純樸,但不深沉;英國人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樸;法國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純樸,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隻有中國人全麵具備了這四種優秀的精神特質。”也正因如此,中國人給人留下的總體印象是“溫良”,“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在中國人溫良的形象背後,隱藏著他們“純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
其實,無論這兩位老先生如何或褒或貶,都是從性格特征的某一方麵論述。柏氏強烈貶斥人性中的缺陷,辜氏極力宣揚的是性格特征中的優點。所以,性格無所謂優劣,隻有不同。因此,你不必對自己性格中的弱點吹毛求疵,更不必為改變自己所謂壞性格而絞盡腦汁,無論是哪種性格,你都應該坦然接受它。
性格內在的相互作用,就是心靈的磨礪過程!
性格中的亮色增多了,陰影自然就少了!在前進的道路上,你隻需努力吸收好的東西,在合適的領域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天性,就能擔負起上蒼所賦予的使命,收獲事業的成功、心靈的自由和圓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