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信心,不放棄希望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效率低下的人,你對自己的低效率習慣深惡痛絕,你希望改變它,那麼,就要從現在樹立信心。因為你已經知道了改變自己的低效率習慣的策略,你有完善的個性,有改變的願望,有科學的方法,但是你需要給自己一些鼓勵。擁有了前進的信心,你就可以擁有成功。
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黑人牧師傑西·傑克遜進行了演講,他的演說詞隻有一句話,但這一句話,振聾發聵,在會上激起了熱烈的反響,他說:“不要放棄希望。不要放棄希望。不要放棄希望。”台下掌聲雷動。這句真摯的話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這就是希望。你希望自己成為改變低效率的習慣,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個高效率的人,你不懈地向這個方向努力,你就能夠成功。
聖女貞德說:所有戰鬥的勝負首先在自我的心裏見分曉。選擇樂觀的態度還是選擇悲觀的態度將直接決定你的成功與否。因為你的心態既可以為你帶來激勵,也可以成為你前進道路上的阻滯。人的內心中常常存在著需求激勵的欲望。我們每個人無論多麼堅強,都需要勇氣、力量和希望。缺乏激勵就會導致沒有足夠的熱情。
心理學家史金諾曾經拿動物做過這樣的試驗:對於表現好的動物,給以獎賞,而對於表現差的動物,則進行處罰。結果發現,因好行為受到獎賞的動物,其學習速度快,意誌力也更持久;因壞行為而受到處罰的動物,則不論速度或持久力都比較差。其實,人與動物類似。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而當他受到激勵後,所發揮的作用相當於激勵前的3~4倍。
而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這種激勵,既可以來自本人對自己的鼓勵,也可以來自師長的幫助、大眾的扶持、領導的提攜、朋友的勉勵。靠別人永遠不如靠自己。事業上的成功者,大都是掌握自我激勵的人。改掉低效率的習慣也一樣。
年,曾經有一位徒步穿越非洲的女子,向人們證明了自我激勵的作用。她不但戰勝了森林和沙漠,更通過了4英裏的曠地。當她完成這一令人難以想像的壯舉時,受到了記者的熱烈追捧。有人問她:你為什麼能夠完成這樣一項幾乎是無法想像的壯舉。她回答說:“因為我說過我能。”再問她向誰說過這句話,她的回答是:“向自己說過。”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心理基石。著名宗教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著希望而做成的。”
預演想像,改變生活
也許你願意相信想像的力量,當你想像你已經改變了低效率的習慣時,你就會成為一個高效率的人。你的心理能夠設想和相信什麼,你就能夠用積極的心態去獲得什麼;你把自己想像成什麼人,你就真的會成為什麼人。這不是自欺欺人,事實如此。這當然不是說,你隻要閉上眼睛想像即可,你可以不必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