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習慣就是你反複做的事情,你甚至是在下意識中完成,都不需要用到思想。當你養成一種習慣時,這種習慣就會自動在你的生活中起作用。它和你緊緊相隨,形影不離。當你養成低效率的習慣時,懶洋洋的、拖拖拉拉的工作就成為你逃避合理安排時間的溫床。
習慣在你的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會決定你的一生。你的成敗榮辱都由它決定,你可以操縱它,也有可能成為它的奴隸。由於習慣的不同,決定了我們人生的不同,它既可以造就你,也可以毀掉你。我們的所作所為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薩穆爾·斯邁爾說:“播種思想,收獲行動;播種行動,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總有一些好習慣、壞習慣以及無所謂好壞的習慣在自動起作用。如果你養成的是好習慣,你就被它推動著向前。但如果你被壞習慣所支配,你就會成為被它拖累的人,它會把你拖向失敗。
如果你養成低效率的習慣,那就決定了你低效率的人生。要想改變你的低效率就要從改變你的壞習慣開始。
“低效率”的根源
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有高效率工作、過上美滿生活的潛能,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挖掘出這種潛能。許多人致力於研究是什麼原因使自己不能過上自己期望的生活,並積極考慮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有的人大量研究了成年人的弱點,並且錯誤地認為人們生來就帶有一些不良的品質,如自私、懶惰、散漫、攻擊傾向、缺乏調節自己生活的能力等,這才造成了世界的混亂。這種危害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勝枚舉。例如我們往往對於小孩子有一種誤解。家長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求他們像“小大人”一樣,不允許他們帶有孩子氣。但是對孩子要求太高會導致他們對自己和別人的期望過高,在他們成年後以至於整個人生過程中都會存在完美主義的傾向。他們渴望出人頭地,並以此作為衡量自己成功與否的惟一標準;他們期待著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他們自認為自己的人生價值體現在狂熱的工作以及在工作中被肯定。他們從來不認為快樂是他們的價值體現,所以他們對自己的表現永遠不滿,以至於效率更加低下。
科學的臨床實踐和臨床研究,告訴我們,每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是“樂天派”——期待愛與被愛。但是,我們看到的事實是,並不是每個孩子成年後依然保持著內心的自信,建立滿意的人際關係,高效率的工作,並充分地享受生活。讓人們從樂天派的嬰兒變成低效率的成人的原因是什麼呢?如果我們能夠充分注意到幼兒以及少年兒童看待世界的獨特角度,尤其是注意到他們對自己所受教育的評價方式之後,我們就可以輕易地得出問題的答案。
幾乎所有的孩子生來就認為自己的父母是最好的監護人,能夠為他們提供最好的照料。孩子們同時希望並需要變成像照顧他們的長輩那樣的人。所以,如果對他們至關重要的大人總是對他們有過高的期望,或者采取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懲罰孩子,甚至過於苛刻地對待孩子,孩子自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執著的將這種有壓力的感覺理解成愛與被愛。於是,他們會下意識地不斷重複體驗這種有壓力的感覺,希望從中找到愛與被愛的快樂。這種對有壓力和快樂的混淆持續到成年,就形成了他們對自己的完美主義要求和“低效率”的根源,影響人們追求快樂和滿足的主觀意識。
其實,你可以改善這種情況,隻要你認識到自己低效率的根源是什麼,你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因為你從來沒有失去與生俱來的對於真正快樂的渴求。你可以找到來自內心的對自己的肯定,從而建立高效率的生活,並積極地、正確地選擇人生。由此,你可以認識到,在沒有社會巨變或壓迫的時候,大多數人不能過上自己向往的高效率生活是因為低效率的根源存在於他們的生活中。隻要我們消除低效率的根源,也就是有效的認知並消除做事時來自主觀的完美主義的影響。我們不能夠用敵對的目光看待自己,我們要允許自己犯錯誤,對自己給以足夠的同情,而不是煩躁、惱火,對自己的錯誤感到失敗和無所適從。如果在年幼的時候,你的積極欲望被不經意的扭曲了,你開始通過懲罰、否定自己的錯誤,對自己期望過高來體驗自己的快樂,那你就要從今天起,開始改變。要想在你的人生中做出積極、正確的選擇,就要消除你的生活中導致你低效率的根源,不要把自己看做救世主和不可或缺的人,不要把出人頭地當作自己生活的惟一目標,不要讓完美主義擋住了自己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