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三國的士族寡婦(1 / 1)

姚信集有表稱之曰:“故鬱林太守6績女子鬱生,少履貞特之行,幼立匪石之節,年始十三,適同郡張白。侍廟三月,婦禮未卒,白遭罹家禍,遷死異郡。鬱生抗聲昭節,義形於色,冠蓋交橫,誓而不許,奉白姊妹嶮巇之中,蹈履水火,誌懷霜雪,義心固於金石,體信貫於神明,送終以禮,邦士慕則。

文士傳曰:溫姊妹三人皆有節行,為溫事,已嫁者皆見錄奪。其中妹先適顧承,官以許嫁丁氏,成婚有日,遂飲藥而死。吳朝嘉歎,鄉人圖畫,為之讚頌雲。

也就是吳郡四大家族顧6張朱的兩家聯姻,6績的女兒6鬱生許給張溫的弟弟張白。

後來張溫得罪孫權,全家倒黴,張家的妹妹全都被逮捕胡亂“配人”,其中一個妹妹已經嫁人,不肯改嫁而自殺。張白“與溫俱廢”(沒有明,估計就算不死也坐牢充軍)。當時6鬱生隻有1歲,還沒過門,也自願跟過去,侍奉張家女眷。

這兩位烈女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吹捧。那個自殺的“雙規官員親屬”居然受到“吳朝嘉歎,鄉人圖畫,為之讚頌雲。”全國人民歌頌她,本地老百姓為她畫宣傳畫。

處女守寡的女孩6鬱生沒有死掉,所以歌頌的調門稍微低點,不過也受到了“邦士慕則”,就是上層社會都把她當偶像。

可以看出,當時東吳豪門是很講禮法的。盡管孫家是海盜出身,很不講究,但在粗暴對待世家大族的孫策死後,孫權實行懷柔政策,讓顧6張朱等江南大族出仕並聯姻,孫家轉為一個尊重禮法的家族,也是合理的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