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
“我還慪著氣呢,等我過兩氣消了再吧。”阿青完這話,也不解釋她在慪什麼氣,就沒影了。
第四,我們派出的使者興衝衝地回來了。
“我軍已經收複了吳郡!”蒲元一身光鮮,滿麵紅光,顯然在吳郡敲詐了一筆外財。
原來,周倉和廖化得到的命令是帶領八百來老兵外加三千左右新“招募”的雜兵斷後,沒想到就在劉備已經西來柴桑、但消息還沒有走漏的時候,吳郡四大家族率領江東豪族們起兵支持劉備,刺殺了大將程普,輕鬆攻下吳郡。戰局因此急轉直下,江東諸郡的留守長官孫靜在吳郡一帶戰死,各部隊開始各自為戰,大將孫河率領殘兵退守會稽。
同時,蒲元在江東還從降兵那裏得到了中原大戰的最新消息,周瑜似乎已經基本掃清了河北袁家的勢力,大軍兵困北平,但是曹操抓住他主力在北平的機會,已經出兵許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 曹操軍實力大有增強,周瑜在黃河南岸留守兵團的主將魯肅已經在他手中吃了幾個敗仗,這也是為什麼劉備軍橫行江東、魯肅兵團卻沒有出兵援助的原因。換句話,中原的三家混戰已經到了所有人都精疲力竭、抽身乏術的階段。
我搖搖頭,不去想趁這個機會平定揚州、稱王稱霸之類的策略。這不是戰略遊戲,各勢力的情況如同一片迷霧。一想到出動大軍去打仗,我就有種如履薄冰的感覺,因為我每一個決定,都一定會像這次的守柴桑一樣,犧牲掉許多生命。我的部隊雖然有七八萬人,但其中屬於壯年士兵的可能連一半都沒有,而這些青壯士兵又嚴重缺乏裝備和訓練,至於武將,我的蠻子兄弟們打死不退、拚命向前的精神我可以信任,但他們指揮幾千人大部隊的“統率”能力則完全不能信任,我總不能指望劉備張飛趙雲帶著我的南蠻兵去攻打中原吧?
話回來,以我手頭“兵多將寡”的實力來看,目前可能是下注博一把的最好時機,但我不願意拿幾萬生命去冒這個險,我寧願先整編部隊、用白起兵法訓練一下我的蠻子武將們。
以我一個“未來人”的眼光來看,這樣的豪賭沒什麼意義。但是在某些亂世梟雄眼裏,則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現在可是北上中原的良機啊!千載難逢的良機!!大王!!!”劉備的雙眼閃動著熊熊的火焰,這子心裏一定十分遺憾,早知道自己人已經攻下了吳郡,自己當初就不該投降,乘船東進多好。
不過這家夥表現忠心的能力實在是無懈可擊,幾乎是形影不離地跟在我身邊,給我出謀劃策,而且是很真心的那種——怪不得他走馬燈一樣地輪流投靠袁紹曹操呂布,都沒有被砍了。他提議先請子擬定三封詔書,一封宣布子暫時“駐蹕”在我這裏,讓各地諸侯進貢;一篇督促孫河投降;一封表彰“起兵勤王”的我靠王和南蠻眾將、吳郡豪門。
實話,多虧了劉備提醒,否則這種官樣文章我是完全想不到要做的,聽了他的主意,我隨口加上一句:“還有左將軍。”
“謝將軍!”劉備立刻跪下磕頭謝恩,指誓日地表忠心。
我不會把劉備的話當真,不過一個大梟雄跪在腳下諛辭如潮,這感覺還是很high的。我一邊微笑著聽,一邊琢磨著怎麼盡量不引起懷疑地幹掉他。
經過最近的反思,我意識到,東漢末年的戰亂之所以持續那麼久,把一個數千萬人口的強大民族毀成一個隻有幾百萬人、坐等遊牧民族南下的空架子,劉備絕對是最大的罪魁之一。這位強有能力沒實力,偏偏屢敗屢戰,永遠不死,拚命攪和,才把這場在8年曹操南征就可能結束的內戰拖長了幾十年。
為了少死一些人,少流一些血,劉備必須死!
所謂不遂人願,第二早晨,我在睡夢中被象群來襲一般的聲音吵醒,睜開眼看到一大群興衝衝的蠻子衝了進來,金環三結這個沒大沒的東西居然跳上了我的床塌。
“你們幹什麼?”
“大王快起來收拾東西,咱們要去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