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到公司,搞清位置(1 / 2)

“主題解說”

杜拉拉潛規則第1條:

進入職場後,一定要先搞清楚公司的構成,然後弄清楚自己的職位處於哪一個階層,然後決定自己要努力達到某個基層,並且清楚地指導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努力,然後找出很好的辦法去實現它。

“杜拉拉現身說法”

拉拉從上司那裏了解到了公司員工階級劃分,經理級以下的都是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窮人”;公司提供的交通補貼開著司機愛車的經理算是“中產階級”;在好地段有優質房產或者別墅並且享受公司提供的商務車的總監級別是“高產階級”;家裏有管家和門房,公司配給專門的司機,出差頭等艙的VP和president是“富人”。

“升職天則”

杜拉拉沒有背景,但是接受了較好的教育,她個人奮鬥了八年,從一個樸實的銷售助理,成長為一個專業幹練的HR經理,見識了各種職場變遷,也曆經了各種職場磨練,可以說她是當下社會中典型的中產階級代表。

在茫茫職場中,自己的位置在哪裏,這是個重要的問題?任何一個人都有優點。隻要你在自己的職場道路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並且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為公司創造好的業績,得到上司的賞識,那麼你的發展將是無限的。作為一名公司員工,不論你自己的資曆深淺,職位高與低,職場成功的關鍵就是明白自己的位置,找對升職的方向,做對事,獲得上司知道和認可。

“案例”

Kate,財務經理

大學畢業後,她應聘到一家外企。因為公司初建時麵向全國招聘,我們每天上班的工作就是:拆應聘信,翻譯;翻譯,拆應聘信。量大枯躁,索然無味,卻忙得四腳朝天,有時做夢也重複白天的動作,美好的憧憬一下子灰飛煙滅。辦公室裏彌漫著沉悶、不耐煩的空氣。隻有莉莉不急不躁,一直耐心仔細地做。

10天後,莉莉被提升為人事部經理。升遷的理由是: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碩士生,每天千篇一律地拆信,並在幾十封信中,不厭其煩地整理出有價值的信,推薦給老外上司,展示了她人事管理的才能,深得欣賞。總裁認為:連這種小事也做得如此出色的人,其他的事情一定會做得很好。她是我們這一批當中的第一位升遷者,由此深悟到“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的道理。自然,從此以後受教育者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磨刀霍霍,後來大多數也都脫穎而出。

在“灰色地帶”發光

辦公室裏有許多無法預測、無法界定的工作,隻有率先跨出原有領域,主動麵對這片“灰色地帶”,才有助於個人脫穎而出。當然,參與額外任務前,必須確定有把握做好份內的工作,而且此項額外任務必須與公司的戰略目標有關,而不是組織野餐會等無關緊要的雜事。

蓮,外企職員

曾有個女同事,漂亮溫柔,機敏過人。但她不會跳舞,也不談戀愛,她喜歡24小時呆在機房裏,泡在係統的指示燈和說明書中。她是學無線的,可是不管有線無線,隻要與電訊、通信有關,逮到什麼,就看什麼。漸漸地,她排除故障十分迅捷。

有一陣子,她協助美國總公司派來的人搞設備安裝、調試。每套設備都有一整套英文說明書,專業名詞特別多,讓人一看就發怵。她對那人鞍前馬後,照顧得十分周到,那人對她的“十萬個為什麼”也百問不煩,百答不厭。半年後,她準確流暢的英語,讓全體同事驚呼,而她對係統的了解更讓同行羨慕。再回機房時,她成了那裏的靈魂,新來的同事一有難題,她馬上言傳身教,老同事享用著他開發的功能,也是喜不自禁。

兩年後,她被美國的一所大學錄取,那所大學了解到她在美國合資的電訊通信公司的表現後,立即免去她一年的學費,並聘請她擔任助教。

扮演好助手的角色

想成為辦公室明星,並不一定需要做主導性工作並取得成績,充當助手常常更有價值——如果你幫助別人獲得成功,對方反過來也會助你一臂之力。當你目前還隻是一名助手的時候,無須過分媚俗,也不過分自大,不被動聽令行動,也不擅做主張,最好的態度是:不惹怒主管,卻又將任務做得最好。

Andy,時尚雜誌編輯

我在這家雜誌社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秘書——開會的時候做會議記錄,沒會的時候接聽電話。有創造性嗎?一點也不。但我這個小小的文員一直堅持——任何有助於工作的事,哪怕是幫那個對我頤指氣使的悍婦接電話,也不能怠慢。不用管那是不是庸人才幹的,隻要有機會,就要做,直到有另一個稍強些的機會。

如果工作沒取得實質性進展,又想引人注目的話,還有一個絕對可靠的辦法——馬上處理手頭上任何事情。我在這家雜誌社的第二個職位是攝影助理,幫攝影師打下手。他需要什麼,不用開口,我都能馬上幫他找齊。當然,他沒有我也能拍出好照片,但有我協助他,拍一張照片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就要少得多。他對我的讚口不絕,也為我贏得了下一個好職位。